姜麗 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三寶鄉中心小學
我校地處遼西偏遠山村北票三寶鄉,百分百的小學生都是土生土長農村娃,每天吃的都是自家菜園子的蔬菜,正因為有這樣的天然資源,使得他們忽視了飯前洗手,便后洗手的好習慣,據我校學生衛生行為調查報告顯示:低年級的小學生經常啃咬指甲的占百分之二十以上,便后不洗手的占百分之七十左右,經常吃未洗的瓜果的是百分之十六左右,而喝生水的比率更是大于百分之八十之多。
良好的衛生習慣,無論對個人還是整個社會都是有無比重要的意義,特別對于個人來講,使你終身受益。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許多好習慣都尚未成型,好像一張白紙,等待著教育者在上面勾勒出豐富的內容。如果教育者沒有用好的健康的內容,一些不好的、不健康的內容就會乘虛而入。到那時再想改變就非常困難了。正因為如此,養成教育更具有重要的意義。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是小學養成教育的重點之一。
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主觀意識淡薄、衛生意識較差,對子女衛生方面的指導欠缺。有的家長對孩子更是嬌生慣養,出現問題也不及時糾正。而且大部分父母農活繁重,無暇照顧、教育孩子,要么撒手不管,任隨子女干什么,也不去引導,要么直接隔代人帶。當然也無恰當的方法去引導和指導,使得教師在學校中的教育更加孤立而艱難。即使學生在校時間較長,但是家庭才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場所,應該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學校衛生工作更是離不開家長的鼎力支持。
少數小學生不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不洗澡、不剪指甲、生冷食物也是經常吃,不良衛生習慣影響學生今后的發展。具備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僅有利于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還是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體現,良好的衛生習慣會影響著人的一生。
不良衛生習慣還會影響公共人群的健康。如:有的人習慣把牲畜的尸體扔到路邊或者小河邊,時間一長,都變質了,引來許多蒼蠅蚊子,經風一吹,在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一股臭味,這樣不僅容易感染細菌,而且還污染了空氣,有害人類的健康。
學生們的良好衛生習慣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過后天的培養和堅持繼而形成。所以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后天的教育中尋找到正確的方向,實踐并且堅持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夠達到良好衛生習慣養成的目的。在進行農村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從培養學生主觀能動性入手,讓學生們形成良好的衛生意識,知道良好的衛生習慣會給自己帶來什么好處,明白保持衛生是一件光榮的事情,只有如此,學生們才會積極主動地去進行保持衛生習慣,最終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因此,我認為培養主觀能動性十分重要。
只有自己有了培養好的衛生習慣的意識,才能主觀能動的自我約束。我認為農村學生不講衛生最根本的原因是沒有形成衛生意識,要讓學生心里愛衛生、講衛生,通過平時的嘗試,我覺得培養學生衛生意識的方法有很多,例如:示范法、競爭評比法等。首先必須培養學生的熱愛意識,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真正認識并感受潔凈之美,可以在學校評選最美班級,最美家庭,描繪最美校園。作為一名農村小學教師,我也常常利用早讀課、課間、班會時間,針對學生不講衛生情況及時教育學生,讓學生從心里認可講究衛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并通過主動撿拾垃圾加分活動,及時表揚衛生習慣好的學生,通過樹立良好典型的方式來帶動全體學生。為此,每個學期我還要出一期講究衛生好習慣的板報供給學生看,講一些有關衛生方面的故事給他們聽,還通過讓學生寫有關保護環境的標語、舉辦愛衛生、講衛生的畫展等多種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意識。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發現很多同學能舉動把自己桌子底下的垃圾撿起來了,而且部分學生還準備了一個垃圾袋用來裝自己的垃圾,可以看出同學們的衛生意識在以往的基礎上的確有了很大提高。
現在的小學生也不同與過去的孩童,他們可以通過電視、電腦、雜志,理解社會很多現象,極力模仿電視里面的、家長的、社會的一些不適時宜的穿著或者打扮,認為跟的上時尚就是“愛面子”。這段時間更要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美,不講名牌大牌,處于童年期的學生要講究干凈、整潔,近半年來學校一直在學習背誦弟子規,其中有幾句“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合理引導學生學習古人的古訓,《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九條也明確規定“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這些都是教育的依據,班主任一定要在自己的班級樹立講衛生好習慣這樣的班風,把那些歪風邪風扼殺在搖籃里,一個班級才能欣欣向榮,天天向上。
這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不斷地去糾正,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衛生習慣,讓他們終身受益。因而,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除了培養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外,是良好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好的衛生習慣,是保障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不僅有利于保持校園良好的衛生,更能呈現一個人的修養,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保障。
教師作為學生們人生和精神上的引導者,他們的一舉一動更是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行為和習慣養成,所以保持良好的教師形象是幫助學生們建立起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的關鍵之一。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大部分的小學生因為年齡較小,所以對于事物的認知比較模糊,更多的情況下是通過模仿教師的行為和語言去學習和成長。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們樹立一個良好的帶頭作用,在生活和教學中實現言傳身教,在細節中體現自己良好的衛生習慣,繼而讓學生們受到影響,自主的去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除此之外,學生家長也是學生們主要模仿的對象,小學教師要與學生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讓家長們明白自己的影響,繼而在生活中也為孩子們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促進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在素質教育發展的今天,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我們教師,都是為學生們成長和發展的鋪路人,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我們更是重任在肩、責無旁貸。
1.儀表:隨時隨地都給學生留下端莊的儀表,整潔大方的外表。
2.語言:臉上的表情寫滿了一個人情緒。教師時時以飽滿的情緒,高漲的熱情去感染每一個學生。
3.行為: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向師性,因此日常老師們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充分利用。這一點我就有很深的體會。還記得我2010年剛剛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安排我做四年級班主任。第一天走進班級的第一感覺,叫我終生記憶。黑黢黢的小臉、脖子的汗漬、黑黑長長的指甲,我被嚇到了。我就暗暗的下定決心,改造,必須改造。從掃地教起,放學后我和他們一起值日,在自習課上打掃整理的班級每個角落。周五大掃除我會教他們怎么擦樓梯、怎么洗抹布。這樣過去了半年,效果顯著,我的班級成了學校最干凈最會勞動的班級。我暗自竊喜。我想這應該就是做好示范對學生的影響吧。
從學生的實際和特點出發,符合他們發育成長的規律,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提出不同內容的衛生習慣要求。把培養衛生習慣的目的意義講清楚,從簡單的習慣入手,讓學生們逐漸開始接觸然后接受,不斷地增加難度,繼而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例如在一年級學生剛開始入學時,可以教學生們一些寫字、看書的正確姿勢。在學生們養成習慣之后再開始其他難度的習慣培養,最終實現培養小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教學目的。
1.低年級:要求學生養成每天早晨刷牙的習慣,不能夠隨地吐痰、亂扔垃圾。在生活中保障衣服整潔、頭發指甲不過長以及不喝生水,防止出現疾病。
2.中年級:勤換衣服洗澡,紅領巾整潔,學具整齊,保持教室、公共場地衛生清潔,不留長發,經常剪指甲,隨身帶手巾或衛生紙控制鼻涕。
3.高年級:注重口腔衛生以及牙齒安全,主動維護和保持教師以及相關公共場所的衛生。服裝得體不另類,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學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保障學具的整齊。
學校少先隊應該利用廣播站這樣的宣傳設施,在一些合適的時間來進行關于衛生習慣相關知識的講解,也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們在愿意聽的同時知道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少先隊可以通過晨會、大課間等等的課余時間進行廣播。不僅僅如此,還要教師還要定期的進行個人衛生檢查,合理的進行衛生評分,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自己在衛生習慣養成上的問題,然后進行改正。
小學生一定要及時表揚。還記得以前讀師范的時候,我們的班主任張老師經常說的一句話;“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的確,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要用加法,改正壞習慣應用減法。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樣的,一個班級來說,好典型能帶動一大片。所以我對班上衛生習慣好的同學總是大力表揚。經常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與此同時我會毫不客氣的訓斥一些衛生差、值日做不好的同學,我就是要讓他們從開始就知道錯就是錯,對就是對,不能耍小聰明,有時還會為衛生方面極為突出的學生所在的小組加分,做得好的同學覺得他是同學們的榜樣,就越發做得好了。特別要表揚學習成績不好但是衛生好的同學,這樣的表揚可以促進他們的上進心和自信心。
榜樣的帶動下,也開始關注自己的學習習慣。還有對于一些衛生習慣差、屢教不改的同學,我也采取適度的“因材施法”。例如:對于一些衛生習慣差、屢教不改的同學,要給他們打“感情牌”,如果他們不改正,就會連累自己的組員和他一起受罰一起批評,我們一定要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善良的。當他覺得別的同學因為他受罰,一定會改正,這個方法百試百靈。
知易行難,培養學生并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我認為家庭、社會也應積極配合。只有家庭、學校、社會共同參與,才能真正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由于農村的家長對子女教育為題的平淡,很多時候老師因為學生的學習成績要請家長來學校溝通學生的近期狀況,80%家長會根據自己農活時間,不會及時來與老師溝通。家訪、電話聯系的話,60%的家長都會說同樣的話“我們孩子你怎么管都行,你管我們沒意見,使勁管”。“我們是沒辦法了,老師你就管吧”等。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實話實說,老師不是萬能的,教師是教書育人的,但是想要幾十號學生各個成才,心有余力不足。因為學生不講生活衛生,想請家長來學校了解情況,我想家長就更沒有時間了。
除了學校要從小注意培養學生的良好衛生學習慣,社會也要參與進來,利用集中時間給農村的百姓講一講衛生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其實,我們可以將一些生活中出現的衛生標語以及相關的人物故事作為案例進行講解,讓學生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理解和掌握衛生習慣保持的重要性,這樣有利于學生們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一件日積月累的事情,教師們更應該做好長久的準備。而且學生良好衛生習慣的培養不僅僅關乎到學生自己,教師和學生家長們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所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形象建立,還應該引導和激發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們可以愛衛生、講衛生,從而養成真正的習慣。學生家長也要進行相應的配合,這樣才能夠真正的讓學生們認識到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找到堅持衛生習慣的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讓農村小學生們有一個更加健康、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