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堅
(廣東省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中心小學 廣東 清遠 513300)
小學階段開展的美術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對審美有基本的概念。但是在我國傳統教育模式中,尤其是在應試教育體下,美術教育一直處于被忽略狀態,美術課是文化課的補充,甚至有部分小學文化課老師隨意占據美術課。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能夠取得較高的分數,但是創新能力不足,藝術欣賞價值水平較差。因此,糾正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時代的選擇。本文從小學美術出發,探析了情景教學可以采取的有效途徑,希望能為優化小學美術教育做出一定的貢獻。
1.1 流于形式。小學生年齡較小,對于藝術審美這種抽象的問題,單純的依靠老師講解,小學生無法形成具象的認識,這樣教學效果較差。但是從我國小學生的美術實踐教育出發,美術老師在創造情景模式時往往流于形式,創造的情景和所要教學的內容存在較大的脫節,對小學生的吸引力較差。以筆者觀看的公開課為例,筆者在進行美術教育參觀時,一節公開課的老師以謎題為開篇,但是謎面剛說到一半小學生便給出了正確答案,這種情景設置純屬浪費時間。
1.2 傾向于極端化。情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美術教學做輔助,希望營造良好的氛圍,能夠帶動小學生進入教學場景,親到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部分小學美術老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沒有以主題為核心,反而讓教學主題出現了偏移。比如,為了教導小學生體驗圓泡泡,老師往往借助于音效和背景引入教學,但是小學生會被音樂吸引,遲遲無法進入正題。老師原本認為在泡泡破裂音效的幫助下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想象熱情,但從教學效果看,反而起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1.3 情感缺乏。創設既定的情景是為了帶動小學生對美術創作的熱情。倘若老師只是把情景模擬當做一種教學手段,單純的向學生描述情景,沒有任何情感注入。這種情景創設并不會引發小學生的共鳴,讓小學生無論在認知還是在思維層面沒有任何感官,甚至沒有投入感情的機械教學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引發學生對美術教學的反感。因此,為了創設情景,老師必須要投入感情,而且要投入自己內心真實的感情,否則,虛假情感無法達到教學目的。
1.4 過分依賴科技。伴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眾多領域突破了原有發展瓶頸,實現了質的飛躍。美術教學也希望通過科技的力量提升教學效果,尤其是多媒體設備已經在小學課堂中普及,美術老師過分依賴設備,將原本必須老師親身示范的環節也以視頻播放的形式代替,這雖然減輕了老師的教學負擔,但是無法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從根本上講,老師的這種行為是偷懶的做法。這讓美術教學變成了播放視頻,學生在美術實踐過程中的問題也無法得到解決。
首先,老師必須要對教材有深入的了解。美術教材是老師進行美術教學的依據,在進行情景創設時,必須要從教學內容出發,避免脫離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強化小學生對情景的認知和認同。
其次,創設情景的難度要適宜。通過情景創設讓小學生在既定環境中輕松掌握美術技巧,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進而形成良性循環。所以,創設的情景不能太過復雜,也能在既定情景中提升學生的美術技巧。
再者,從小學生的生活出發。小學生年齡較小,對社會只有簡單的基本認知,老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必須要尊重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從他們熟悉的事物入手,逐漸延伸,確保小學生的認知范圍在美術課堂中得到擴展,這樣也能讓小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和美術欣賞聯系起來,提高藝術素養。
最后,老師親身示范。老師在情景創設時親身示范能夠起到媒體設備無法達到的效果,尤其是老師的帶動能夠強化學生對美術課堂的印象,也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功底和藝術價值。為此,學校要定期組織美術老師培訓,掌握先進的教學技巧。
綜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育能夠奠定學生藝術欣賞價值,培養學生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因此,必須要進一步提升情景教學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