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濱江學校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馬斯洛對習慣也給出了精辟的解釋:“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庇纱丝梢娏晳T的重要性。對于城鄉結合部的部分中學生來說,矯正他們的不良習慣,關系到他們的長遠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時,教師要以矯正學生不良習慣為重點,因勢利導,讓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初中生開始帶著質疑和叛逆審視這個世界,教師只有從興趣入手,把握學生心理,正確引導,培養其學習習慣,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學習對大部分學生來說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就可以變“枯燥”為“奇妙”,就可以為培養學習習慣奠基。激發學生興趣需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將生活與知識有機聯系起來,這樣才能使學習生活化,才能讓學生更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并感悟到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道理。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是知識脫離了實際生活,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以生活為情境,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于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學統計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將統計知識連成一個串,形成一個知識體系。城郊的孩子更有生活,也更喜歡實踐類的活動,老師抓住學生的這個興趣點,以此為突破,就可以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通過興趣點的不斷刺激,才能將良好的學習習慣穩定下來,變“短時的興趣”為“長期的習慣”。
細節決定成敗,很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注意細節,這也源于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教師要從細節教學入手,讓學生養成書寫認真、做題格式規范的習慣,慢慢矯正學生的不良習慣。學生在規范化的做題中收獲到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學習帶來的愉悅感,便會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活動中。關注細節,可以培養學生縝密的思維習慣,改掉學生“馬大哈”式的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關注細節,可以讓學生注意審題,深入分析和解決問題,保證會做的題目都能正確,避免無謂的失分。
教師的教學重在關注學生的細節,能將細節處理好的學生一定是優秀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會發現有好多學生存在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如做題格式不規范、解題步驟不完整等,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矯正不良習慣需要落實到每一節課,每一個教學環節。比如強化學生的解題步驟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只有規范了步驟才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學生習慣的養成既需要在校期間的培養,更需要在家時間的堅持。這就需要家校更好地配合,讓學生在改掉不良習慣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夠使學校教育得到升華,而不良的家庭教育則會產生“5+2=0”的效果。因此矯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不僅要教師發力,更需要家長參與其中,這樣才能“合二為一”,切實保證學生習慣的養成與鞏固。家長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督察,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決定著學生學習的方向。
家校合作主要是教師與家長的溝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溝通的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對面,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方式將學生的在校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家長也可以將學生在家里的學習情況向老師反映。如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情況制作出微課,讓學生在家觀看,家長同時可以在線與教師進行交流,讓微課連接起教師、學生和家長。家長的參與既起到了對學生督促的作用,又能夠從中發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避免學生拖延時間,提高學生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家校配合更好地抑制了學生的不良習慣,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教師還需提醒家長不要操之過急,要在心理上讓學生接受學習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讓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總之,矯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是教育的目的,也是發展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興趣教學、細節教學,打造“生本課堂”,才能使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得到全面發展。家校合作可以助推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讓學生在不斷改掉壞習慣的同時養成更多好習慣,并且跟著“好習慣”不斷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