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洮中學
由于學習水平、能力素質以及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不同的學生用同樣的方法教學同樣的內容,并用同樣的評價標準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必然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要使新課改提出的目標“學生個性化發展”盡快達成,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如何進行高效數學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樹上的每一片葉子都是相似的,卻又是不同的。學生也是如此。同一個年級的學生年齡基本相同,心理規律和成長特點差距不是很大,這是他們相似的地方。但是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每個人由于自身的智力水平、家庭氛圍、學習素質等不同,他們之間又存在著個體差異。尤其是高中生,隨著教育經歷的增加,他們之間的個體差異表現會更加明顯。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無法改變,只能通過不斷努力縮小差距。其次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僅僅以成績衡量學生的優秀與否。比如,有些學生記憶能力不足,但是足夠努力,他們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笨鳥先飛”的道理。面對這些學生,教師要多鼓勵,并將他們作為那些學習不努力的學生的榜樣。最后教師在尊重并了解自己所教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實施差異化教學,從而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實現個性化發展。
實際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高中數學教師仍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導致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吃不好”,學困生“吃不了”。分層教學就是為了改變這種現狀而產生的,它是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為了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而實施的有效措施。那么,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實施分層教學,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研究自己的學生,按照能力水平將自己所教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比如,A層的學生為思維能力較高、知識基礎扎實的優等生,B層的學生為思維能力一般、學習水平一般的中等生,C層的學生為基礎知識欠缺、不善于思維、學習習慣不良的學困生。其次,教師要熟練掌握教材內容,按照教學大綱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比如,同一個知識點,要求A層學生不僅掌握,能靈活應用,還要進行拓展;B層學生牢固掌握,能靈活應用即可;C層學生僅僅能掌握基礎知識,能做簡單的基礎題就可以了。再次,教師課堂中涉及的內容,應該具有梯度和層次。要求綜合性較強的問題A層學生回答,一般的問題B層學生回答,最簡單的概念性問題要專門照顧C層學生來回答。最后,教師布置的作業和對學生的評價也要體現層次性,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做作業和聽取教師的評價獲得成功的體驗,進而增強信心。
比如,教學“奇偶函數”一課時,為了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能更快地掌握此知識點,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先利用幾何畫板讓學生經歷函數圖形化的過程。先在幾何畫板中畫出函數“y=2x+1”的圖象,再從圖象上找到一點M(1,3),找到該點關于Y軸的對稱點N(-1,3)。然后,讓基礎薄弱的學生通過觀看圖象總結M、N兩點間的關系,讓數學能力較強的學生總結出奇偶函數的特點:奇函數:f(-x)=-f(x),偶函數:f(-x)=f(x)。最后,教師出示幾個函數式,讓學生判斷它們的奇偶性。這樣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有所發展,真正實現了“全體發展”的目的。
綜上所述,從學生的個體差異角度出發開展高中數學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價值與參考價值,能顯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細心觀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與知識掌握情況制訂教學策略,適時采用分層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從而真正“愛”上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