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蘭縣第一中學
1.理論與實踐結合度不夠。美術是一項綜合性學科,其中包含著很多不同的學問,如色彩的搭配、線條的勾勒、整體布局等。尤其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學生還需要學會利用計算機技術來繪畫、設計以及制作等。要掌握以上技能則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并且有足夠的時間來進行練習。但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高中階段對美術教學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甚至有些學校將原本十分有限的美術課時分撥給其他主要學科。另外,在教育改革后教案中融入了三維目標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卻只限于理論教學層面,沒有在教學中體現。
2.教學目標偏失。新課標視域下,美術教學成了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而在素質教育中人文素養的培養占據著十分關鍵的地位。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美術教師對人文素養提升做出了教學規劃。此種情況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素質教育要求,但過于追求人文素養的提升,也使得整體教學忽略了美術課的獨特美,甚至出現了教學目標不明確、目標偏失的情況。
3.課堂評價過于形式化。美術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在對美術作品進行評價時往往是根據教師的主觀感受來進行,而不是像其他學科有明確的答案。這也使得美術課程評價缺乏科學依據,甚至可以說此種評價缺少價值及意義。此外,在進行評價后教師和學生也往往不會就評價結果進行探討,也未根據評價結果對下一步的教學規劃進行調整,使得課堂評價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
1.準確把握教學要素。教學要素在任何學科中均存在,且十分明確,即教師、學生以及教材。美術學科雖然在教學評價方面與其他學科不同,但在教學要素組成方面卻并無不同,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把握這三個基本的要素。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應充分明確此點,并圍繞學生各個方面的特征對教學進行全新規劃;教師方面,學校應為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在培訓的過程中要使其掌握更多先進的教學方式;教材方面,應充分利用網絡豐富教學資源。只有使三個要素同時得到優化,才能夠全面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
2.確立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主要指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達到的一種教師和學生均想要的某種效果,同時也是開展教學的向導和依據。因此,在正式教學之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并根據教學目標規劃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具體如下:(1)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教師應對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學習進度有一定的了解,之后結合教材設計教學內容,盡量避免出現難度過大的情況;(2)教材中的問題應得到解決,如今很多高中美術教材均存在落后現象,教師應對其進行更新和優化,更要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對新教材的閱讀和掌握;(3)教師自身應積極調整教學態度和模式。
3.優化教學設計。(1)課堂導入設計。課堂導入工作若能夠很好完成,則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建筑藝術鑒賞”時,教師可以在開始上課之前準備相應的道具。筆者曾在網絡上看到過一個教學視頻,一位教師以仙人掌作為本節課的導入道具,瞬間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很多學生對于教師的這一舉動不明所以,教師之后向學生解釋:“加拿大蒙哥馬體育館的設計靈感即來自于仙人掌”,使得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有了更大的興趣,然后該教師又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建筑,而學生也通過這些建筑聯想到了自己曾見過或是了解過的著名建筑,由此也就引入了課堂主題;(2)問題設計。問題的設置需要與本節課的教學密切相關,并且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想象力,因此在設計問題時應具有針對性和靈活性。
4.發揮教學活動的主體性作用。(1)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2)注重興趣教學;(3)科學設置教學范例;(4)充分發揮多媒體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5)實現多元化評價。
評價體系的完善關系著整個教學發展,在對此方面進行完善時除了可以結合新課改中的部分內容外,也可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理念和體系。在此方面,教師應充分認識到美術評價的特殊性,在評價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課堂表現以及一段時間的學習進展情況來進行評價,也可以通過為學生設置教學活動的形式對所有學生進行考核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