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第四中學
識字教學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前提,也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從傳統的識字教學方法來看,整體的教學方式比較單調,也無法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根據新時代教育的要求,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識字自主性與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識字效率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情境化識字法對于學生識字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情境化識字法,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小學階段,學生主要的任務就是識字,通過識字增加學生自身的詞匯量,為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傳統的識字教學方式下,課堂氛圍比較沉悶,而學生有著很強的好奇心,極易被其他事物吸引。為此,在情境化識字教學中,枯燥無味的課堂也變得生動有趣,同時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也被吸引到課堂中,很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除此之外,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學生也能有身臨其境的體會,能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懂得知識與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1.創設游戲情境,趣味識字。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在上課時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但是他們天性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對游戲也有著極大的興趣。在識字時,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特點創設游戲教學情境進行識字教學,這對于調動學生的識字興趣、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識字動機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樣一來,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識字的趣味性,并且學生識字的速度快且又不易遺忘。如,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要學習的生字有:壁虎、蚊子、桃子等,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入“摘蘋果”的游戲:我在黑板上畫了一顆很大的蘋果樹,然后在蘋果樹上貼上本節課要學習的生字、生詞,讓學生來認字。誰認出了蘋果樹上的字就可以得到相應的卡片,最后比一比誰得到的卡片最多,并且認字最多的學生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勵。這時,學生的識字熱情變得高漲了,大家都積極主動地舉手發言,踴躍地參與到識字活動中,不到一會蘋果樹上的“蘋果”都被摘完了。這個趣味識字過程中,學生對原本不熟悉的字也加深了記憶,獲得了比較好的識字效果。
2.創設故事情境,快樂識字。小學生從小就喜歡聽故事,他們對故事沒有免疫力,甚至是有的學生在睡覺之前都要聽父母講小故事才能睡著。為此,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將這些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生字變成學生易于理解的又有趣的故事。如,教學《小松鼠找花生》這篇文章時,小松鼠問鼴鼠:“這是什么花呀?”這時教師在黑板上寫下小、松、鼠、花這幾個字。文中還提到:鼴鼠說:“這是花生的花。”然后教師又在黑板上寫了鼴、生這兩個字。在結尾的時候文章提到小松鼠感到很奇怪,并且自言自語地說:“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以這句話為基礎,教師也可以問學生:“你們知道誰摘了花生嗎?”然后教師讓學生思考幾分鐘,最后教師也可以告訴學生,花生是結在根部的,并不是在花那里結果的,從而讓學生對花生有清楚的認識。又比如,在教學《烏鴉和狐貍》這篇文章時,教師不要按照傳統的識字方法教學,而是以故事的形式給學生講解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并且在講解到一些生字生詞時將其寫到黑板上,這樣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也學到了生字生詞,整個識字的過程就變得更加快樂。
3.創設生活情境,樂于識字。生活處處皆是學問。教師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從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出發點,創設生活情境,開展識字教學,讓學生樂于識字。通過創設生活情境教學,讓學生對生活中比較熟悉的字詞記憶深刻,在生活中學習知識,在學習中體會并感悟生活。教師可以將學生熟悉的事物漢字化,使得漢字與學生認知的事物建立起一定的聯系。如,學習“腳”“腦”“臉”等漢字時,這些不同的身體部位都是由“月”字旁組成,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展示這些漢字,并且讓學生指著自己身體上相應的部位并大聲地讀出這些漢字的讀音,這樣學生對這些字形就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記憶也更加深刻。
識字是學生學習各個學科的基礎,對于學生終身學習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教師要合理地運用情境化識字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活動中,并且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從而慢慢提高識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