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三立小學
興趣是人們認識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動機。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彼越處熞诮逃虒W過程中,將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作為首要任務,并貫穿到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當中。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下面,筆者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保持濃厚學習興趣的前提。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思想上擺脫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的影響,在學習和生活中多與學生接觸交流,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此,在平時要多與學生談心交流,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思想動態。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要主動關心,積極幫助解決;學生犯錯誤時,要以和藹理性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交流,找到錯誤根源,讓其及時改正。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絕對不能以責罵、諷刺甚至侮辱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尤其是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的學生,教學更要多關注,尤其是在情感和生活上多給予關心和幫助,以恢復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真正的數學教學應該是多樣化的、靈動的,而不是簡單的寫寫算算。小學數學新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弊鳛閿祵W教師,只有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新穎、生動,富有趣味,才會讓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要想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授課,可以把數學課上成實驗課,也可以上成探究課,有時甚至可以上成游戲課。學生只有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才能對所學知識產生興趣。
數學真正的魅力在于探索,在于發現。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例如在《圓柱的認識》一課教學中,筆者先讓學生用長方形紙片和圓形紙片動手制作圓柱,然后讓學生分組觀察交流,總結圓柱特征。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因為圓柱的特征都是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和歸納總結的,所以他們對圓柱特征的認識會更為深刻。這樣,幾乎是在玩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點,培養了動手能力,還充分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應用多媒體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把生活事例生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多角度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數學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學會從豐富的網絡資源中收集有用的信息,主動探索知識,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睂τ诖蠖鄶祵W生來說,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他們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我們應該把數學教學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充分引導他們利用原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數學,學生學習起來自然會感到親切、有趣、易懂。如在學習比例尺時,筆者先帶領學生實際測量學校操場的長和寬,然后根據測量的數據畫出操場的平面圖。通過分析誰畫得像、怎樣畫得像等問題,自然會引出比例尺這個概念,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在生活中的應用。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還懂得了學習數學的價值,進而會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疑”是思維的源泉,是學生開啟知識王國大門的鑰匙。學生只有在不斷的質疑中才能集中注意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全身心投入,調動自身思維和情感的參與,實現知識的拓展和延伸。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尊重和信任學生,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通過精彩新穎的課堂導入和情境創設,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大膽質疑,主動探究,依靠自身能力去解決問題,體驗質疑的樂趣。例如在教學“千克的認識”這一課時,筆者拿出一袋食鹽、一袋紅棗和一個彈簧秤,學生感到非常好奇,積極提出各種問題,如哪袋物品重?哪袋物品輕?要用什么方法比較它們的重量?在本課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提出1千克棉花重還是1千克鐵重這樣的問題,通過質疑,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加深了學生對千克的認識。這樣做,學生在不斷質疑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