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土橋初級中學
初中數學是一門基礎的自然學科,也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多媒體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把數學知識變難為易,通過文字、聲音、視頻等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度總結和概括,以促進學生更有效、更快速地掌握數學知識。而且,在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受到初中數學教師的青睞。因此,如何巧妙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數學教學質量,真正發揮多媒體的教學價值,就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思考的課題。下面,筆者就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運用的有效策略,談談自己的做法。
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方向和動力。適合初中生的教學情境有故事情境、游戲情境、問題情境等,不同的教學情境具有不同的作用。對此,數學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選擇最佳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初中生的潛力。
比如,教學“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展示這樣一段視頻:一個外國中年男子坐在窗前,手里夾著一支香煙,眼睛緊緊盯著在窗戶前上下運動的蜘蛛,若有所思,并配音:這個男子是法國數學家笛卡爾,這只上下運動的蜘蛛給了他啟發,使他發明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并因此開辟了一門新的數學分支——解析幾何,平面直角坐標系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在枯燥的數學課堂中引入數學知識背后的故事,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數學教學事半功倍。
傳統教學一般都是通過教師講解達到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目的,但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數學活動或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在探究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合作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交流中探究,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啟發學生的思維,促使探究活動走向深入。運用多媒體進行探究活動,一方面可以方便直觀地呈現問題,有利于學生有效地開展交流活動;另一方面,以多媒體為媒介,可以方便教師的引導和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探究活動更加順利地進行。
比如,教學“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時,學生對幾何圖形、立體圖形、平面圖形的概念比較陌生,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它們的區別和聯系。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并和同學交流、總結其特點。之后,出示長方體教具、茶葉盒(圓柱體)、足球等,并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以感知圖形,接著再引出概念。如此一來,學生通過多媒體呈現的信息,對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有了直觀感知,再通過和同學交流,使理解進一步深化。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抽象枯燥的內容生動、靈活、形象、多變地進行演示,取代教師冗長的講授,使難于理解的數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易懂、易記。初中數學教學的關鍵是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把涉及的定理、公式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能幫助學生對知識理解、掌握和記憶。
比如,初中學習中解決函數問題需要建立相關的二元一次方程,在此類問題解決過程中常常需要運用直角坐標系中x和y的一一對應關系,對問題進行轉換。借助多媒體課件來解決函數問題,可以將抽象的函數關系表現在簡單的圖形或者動態的視頻中,讓學生在對圖形的特點進行觀察與總結中得出相應的結論。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中,合理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深層次理解。但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注重與教學目標及學生的特點緊密結合,切實做到多媒體使用的科學性,切記濫用多媒體。實踐證明,恰當地使用多媒體,能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實現多媒體教學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