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杰
(廣西百色靖西市祿峒鎮祿峒中心小學 廣西 靖西 533800)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在新課改之后,教育部明確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體現。寫作教學應該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實情感。”但由于農村環境較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以及家庭等各方面原因造成學生的綜合素養較差,從而造成學生的寫作能力較差,語文的綜合素養難以提高。因此,本文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的難點進行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如何解決,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水平。
農村現在有很多為了生計而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就變成了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的現狀就是生活圈子狹窄,接觸面少,活動范圍小,再加上農村環境差,老師的流動性較大,師資力量也不行,從而造成學生的生活經驗少,積累差,寫作能力難以提高。
比如說,有一次在講小學四年級習作練習“小小動物園”時,學生不知道從哪入手寫,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體驗,不了解這些知識,,沒有興趣。那么老師遇到這些問題首先要做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有了興趣,學生才會有寫作的欲望,才會積極主動的去寫作練習。培養了學生的興趣之外,還可以舉辦各種活動,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作文訓練,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比如老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做活動,在活動過后,可以讓學生寫一下活動流程,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做了哪些游戲,玩的怎么樣,有什么收獲等等。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比如可以帶領同學們一起扮成小動物,設計一個情景,讓同學們暢想在這個情景,小動物會想表達什么,這樣寫作文的難度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就有話說,有內容寫,寫作水平就不知不覺提高了,也幫助老師解決了這個難題。除此之外,還可以豐富寫作形式,讓作文課變得異彩紛呈,比如說可以便條,寫日記,寫信等方式。
受農村環境影響,學生的閱讀習慣沒有養成,載加上大部分老師不注重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因此學生的閱讀量就無法得到保障,更不用說寫一些隨筆,做閱讀筆記了,積累的語言比較匱乏,因此,在寫作時,學生經常用口頭語言表達書面語是比較常見的事,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太少,不能用充足,生動形象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所感,致使學生的文章索然無味。
比如說,有一次在講小學四年級習作練習“推薦一個好地方”時,學生不知如何下筆,原因就是學生去過的地方太少,經歷太少,學生不知從何處下筆,而老師講課時也只是照著課本讀,不能幫助學生提供真實的感受,只能讓學生憑空想象,這樣學生怎么寫好文章?為了解決這個教學難點,我給學生購買了大量的書籍,有介紹中國的文化,古建筑,名勝古跡等等,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如果學生沒有大量的積累,那么學生必然寫不出好的文章。只有不斷地積累好的語句,積累的多了,學生才可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才能慢慢的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農村條件落后,沒有辦法提供大量的書籍供學生閱讀,因此我購買了一些書籍供學生閱讀,要求他們摘寫好詞好句,不斷積累到自己的本子上,并可以嘗試著自己寫出讀到這段話的感受,積累下來,這樣學生讀的多了,積累的多了,也就能慢慢的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斷提高了,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無從下筆,不知道寫什么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由于環境較差,學生語言能力得不到訓練,在組織時可能出現問題,比如記流水賬,口水話用詞,不能形象的進行說明,作文沒有完整的思路。
比如說,有一次在講小學四年級習作練習“說說20年后的你”時,學生不知道從哪里寫起,就是由于缺乏想象力。小學生正處于想象力豐富的時期,作文語文教師,萬萬不能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要小心地加以呵護、培養。想象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插上翅膀,可以讓他們的作文更有創意。在教學時,我非常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每當閱讀到美麗的文字,總是引導學生想象,把美麗的文字轉化成美麗的畫面。如,教學《桂林山水》時,學生自讀課文后,我讓學生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水是那樣的靜、清、綠,山是那樣的奇、秀、險,仿佛自己身臨其境,增強了對文本的感悟。在作文課上,教師也要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鍛學生的想象力的鍛煉,取得不錯的效果,學生的寫作得到提升。
總之,作文教學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門藝術。雖然農村小學條件相對落后,但是農村也擁有豐富的資源,如自然風光、勞動實踐等等。農村小學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進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親自去觀察、體驗,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寫出生動自然的文章。也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從小學開始就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為以后中學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