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南關學校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多媒體逐漸進入課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實踐證明,在教學中適時利用多媒體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還降低了理解難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可見,如何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已經成為現代教師不得不思考的課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多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動力。而多媒體技術集圖文并茂一體,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拉近了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降低了理解難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最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將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真正落到實處。
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孫悟空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口渴了,孫悟空找到了一個大西瓜。八戒說自己最胖,要多分點。于是,唐僧開口:“八戒分西瓜的 ,別人都分西瓜的。”八戒很滿意,大家覺得八戒占便宜了沒?為什么?這時學生情緒高漲,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中。這樣教學,突破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和地域上的限制,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每一節課都有教學難點,而這些往往也都是教學重點。面對教學難點、重點,很多時候僅僅憑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并掌握。而利用多媒體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有效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從而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如,教學“垂直”一課時,由于學生剛剛接觸幾何,他們理解知識點時有很多的困難,特別很難理解“互相垂直”的意思,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教學難點,筆者利用多媒體制作了課件。在學生認識了“相交”這一概念的基礎上,使用課件出示一組相交的直線,然后讓學生觀察兩條直線形成幾個角?都是什么角?學生很快發現是兩個銳角、兩個鈍角。然后課件演示,轉動其中的一條直線,使其中的一個角成為直角,繼續問:當一個角是直角時,其他幾個角是什么角?學生很自然地猜測其他角也是直角。這時就可以引出互相垂直的概念: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就叫互相垂直。在這個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動態模擬演示了兩條直線由相交關系到垂直關系,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有效降低了理解難度,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利用計算機模擬操作比其他教學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將它與學生實際操作相結合,能有效幫助學生經歷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操作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教學“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一課時,先出示算式“23-8”,然后利用多媒體展示兩捆小棒,和單獨的三根小棒,先問學生這些小棒表示的數字是幾?如果要從這些小棒里去掉8根,應該怎么做?讓學生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等學生有了自己的結論后,筆者利用多媒體展示以下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3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8根小棒,得到5根小棒,再和沒拆的一捆小棒加一起,一共為15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這樣,學生親眼目睹“23-8”的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面的十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過程中,突破了難點,突出了重點,得到了正確結論,同時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言而喻。
總之,多媒體教學以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的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化抽象為具體,降低了理解難度,突破了教學難點,突出了教學重點,使課堂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最重要的是培養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真正“愛”上了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