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縣松樹鄉代王小學
農村小學生語文作業負擔過重,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筆者認為小學語文作業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1.效率低。當前,有的教師設計語文作業時不考慮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一律是相同的要求和難度,也不管學生是否能接受,因而導致學生做的無用功多,學習效率反而低,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2.量太大。當前學生的作業很多是機械地重復抄寫,讓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抄寫課堂上學生已經掌握了的簡單知識、生詞、優美語句、重點段落等,這種大量的作業,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沒有多大幫助,不僅浪費了時間,還禁錮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
3.太隨意。有的教師對學生進行課文生詞讀寫訓練時,隨意性比較大,在教學過程中喜歡突然抽查學生的讀寫訓練,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缺乏準備、知識上缺乏積累,因此,學生只能對教師的突然襲擊報以應付的態度,達不到理想的訓練效果。
1.語文作業要適量。語文是小學階段基礎課程之一,想要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技能,就要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長期的積累和消化。因此,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要注意作業量,不能因為急于提升學生的成績以及學校的教學質量,就加大學生的作業量,教師對于學生的語文素養應進行循序漸進的培養,確保學生能夠高效率地完成作業,而不是以大量的作業使學生盲目應對,甚至造成學生出現抄襲、讓別人代寫作業等現象,使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行為。
2.語文作業趣味化。由于小學生處于玩心比較重的年齡階段,再加上語文作業的形式過于呆板,內容比較枯燥,趣味性不高,大大降低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緊跟學生的心理需求,設計的語文作業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教學《潑水節》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這篇文章為主題開班會,在班會活動中,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描述潑水場面,并寫出感想,在這個過程中使學生的語文興趣大幅度提升。
3.語文作業要有開放性。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教師應將語文學科的知識技能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使課內和課外的教育資源相融合,不僅要結合教材上的內容,還要做到與生活息息相關。此外,教師還應充分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設計出不同層次的語文作業供學生選擇,使語文作業不但開放,且豐富靈活。
1.多元化學習策略。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應根據學生對學習掌握的不同程度,進行多元化設計,幫助學生從課本走向現實,打破傳統教學和作業模式的局限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因此,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需求,使作業設計具備個性化和豐富化等特點。
2.趣味性學習策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或者過于被動學習,教師在作業設計中一定要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中,教師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這首歌,把學生帶到一個充滿想象的空間,提問學生們童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然后學生們就會交頭接耳地討論起來,使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學生產生頭腦風暴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寫出他們的童年趣事,在文章中提煉生活感悟,啟發學生的思維,訓練學生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興趣,進而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
3.合作探究式策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要倡導學生探究主動參與、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教材中動人的場景或漂亮的風景,通過自己的想象畫下來,也可以通過自己的理解描述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意識,還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總而言之,作業對語文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綜合水平提升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通過完成作業,能夠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時,應充分考慮作業是否有趣、有效,并以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核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同時,教師在作業點評時應尊重每位學生,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并及時解決,從而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