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龍
摘 要:行政事業單位一般不以營利為目的,其經費來源主要為財政撥款。本文首先分析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然后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進行探討,以期通過加強預算管理,更好地為單位健康發展服務。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問題;對策
一、引言
為加強資金管理,科學配置資源,保障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預算管理要覆蓋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及分析、預算績效評價全過程,然而在實際管理中,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在預算管理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預算管理意識缺乏、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不理想、預算績效評價不健全等,需要加以完善。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1.缺乏預算管理意識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主要來源是財政撥款,部分單位認為財政資金是經常性撥款,無論資金使用情況如何,反正財政都會兜底,致使單位管理層的預算管意識淡化,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足,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在很多單位,預算管理只是財務部門的事,而其他部門的參與意愿及參與度較低。很多人認為預算管理是非常專業的工作,業務部門只需要負責把本部門職責工作做好,至于預算資金執行率、預算績效等工作都不在乎。這些情況導致預算編制、執行情況與單位的年度工作計劃完全脫節,出現一些急需開展的項目沒有預算,而一些項目預算結余過大等現象,嚴重制約了單位的發展。
2.預算編制不夠科學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屬地原則,可劃分為一級預算單位、二級預算單位和基層預算單位。首先,各預算單位財政預算申報模式近些年未做根本性調整,有些單位未考慮預算年度內的重要工作,直接照搬上年預算,既不夠科學也不準確。同時,預算編制很多采用基數加增量的方法,方法過于簡單,未與單位發展規劃相結合,脫離了單位真實需求,不利于單位發展。
其次,預算編制基礎數據采集過程中沒有深入調研,單位缺乏數據共享中心。在高校,以在校學生人數為例,各學院、教務處、招生就業處三者提供的數據就存在不一致現象,預算編制的基礎數據就缺乏說服力。即使基礎數據采集上來,也沒有進行量化分析及科學研判,數據僅僅就是數字,缺乏前瞻性。
最后,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尚未健全。有的單位依然執行十幾年前的標準,尤其單位項目支出標準不好把控,缺乏科學性,致使部分單位的項目支出預算充足,而其他單位的項目支出預算就很難得到保障,降低了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3.預算執行力不強
預算執行隨意性大,有些單位錯誤認為撥付的預算資金就是自家的,想怎么開支就怎么開支,愛什么時候用就什么時候用,致使預算實際執行與申報的預算目標出入較大。
另外從框架結構來看,財務預算是以會計科目為載體,而單位預算又是由一個個具體項目組成,預算執行過程中存在一定難度。例如,差旅費科目反映工作人員臨時到常駐地以外地區公務出差,期間所發生的城市間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和市內交通費,就很難識別出具體是什么預算事項,預算執行真實性很難保證。
不按規定流程進行預算調整,缺乏必要的審批環節。存在以會議落實預算調整程序的現象,此類會議甚至沒有邀請財務部門參加,預算執行的嚴肅性缺失。一些單位為了加快預算執行,提高預算執行率,存在年底突擊花錢現象,目的就是預算資金不被財政收回,致使預算資金使用混亂,忽略項目審批流程或跨項目支付,產生了極大的財務風險。
4.預算績效評價體系不完善
由于地區限制、行業特性、服務對象、各級層次不同,使得預算評價指標存在較大差異,預算績效考核指標存在片面性。部分單位簡單地認為績效評價就是對資金使用規范進行評價,對績效評價的認識膚淺,考核指標賦值不科學,與單位重點工作目標脫節,致使單位的績效評價無法真正做到層級分明、重點明確,也無法發揮導向作用,缺乏有價值的考評結果。
而一些單位根本沒有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有的單位雖然建立了預算績效評價機制,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在制定績效評價方案和選擇績效評價標準上缺乏規范性,預算績效評價依據約束力不強,致使無法科學準確地進行預算執行評價,嚴重影響了預算管理效果。
三、行政事業單位加強預算管理的措施
1.樹立預算管理理念
單位要樹立正確的預算管理理念,加強宣傳普及,轉變預算管理單純只是財務部門工作的觀念,從管理層到執行層要強調全員參與,要強化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沒有管理層對預算管理的支持,預算工作很難有序推進;沒有業務部門對預算管理的貫徹,預算工作就很難落到實處。
通過設立專門組織架構,不斷加強預算管理意識。如建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委員會主任由單位管理者擔任,成員由各部門主管人員構成,負責制定預算管理的方針和政策,審議預算草案,監督預算行政等。同時,需進一步完善預算管理制度,加強預算管理宣傳,建立良好的溝通與協作機制,使預算管理政令暢通,保障單位履職履責,促進單位健康發展。
2.完善預算編制方法
行政事業單位的預算編制可采用零基預算法,從實際需要出發分析預算的合理性,經綜合平衡,可以靈活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有利于增強預算編制的透明度。規范預算編制程序,嚴格執行“兩上兩下”預算編制流程。
事前,必須進行周密的調查,建立數據中心,實現基礎數據實時更新和共享,確保收集的基礎數據全面完整、數字真實準確,歸集和測算部門預算需求;事中,加強部門溝通,準確把握基礎數據并加以分析。關乎事業發展的關鍵項目必須進行充分論證,明確目標和措施;事后,下達預算通知并撥付預算指標,需要嚴格執行批復的預算方案,強化預算監督,完善預算績效評價體系。
建立科學合理的預算定額標準體系,基本支出按照“雙定額”標準,即綜合定額和財政補助定額,在編制預算時應優先保障基本支出。項目支出按照地區相關項目支出標準,堅持專項性、獨立性、完整性,針對不同目標應分別設立項目,明確項目支出范圍,做到基本支出與項目支出不交叉。建立定額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及時調整定額標準,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健全財務及相關業務基礎信息庫,實現業財一體化。
3.強化預算執行力
預算項目一經批復,各單位應按照批復的預算組織項目實施。單位應及時完善預算執行考核體系,以季度為單位加強預算執行分析和總結,對預算執行進度進行定期通報,要壓實支出進度責任,明確責任人,倒排時間表,按照項目合同約定和實施進度,切實強化預算執行。
定期進行預算執行分析,強化預算執行監督。對預算執行不理想、未按預算目標執行的,進行點名通報,查明預算執行中存在問題和難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確保完成年度預算執行任務。
規范預算調整程序,預算執行中原則上不予調整,因特殊情況確需調整預算時,明確調整原則,在客觀、合理、可行、經濟最優的基礎上,嚴格控制調整頻率和次數,預算調整方案中應包含預算調整理由、調整建議方案、調整前后預算指標對比、調整后預算指標可能對單位預算總目標的影響等,以符合單位發展戰略和年度工作目標。
4.優化預算績效評價機制
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績效管理的制度體系,明確績效管理的工作目標、職責分工、工作程序、工具方法等。預算績效評價目標必須經過充分論證,有助于單位實現愿景目標和長期發展戰略,做到“以事定錢、以錢控事”。同時,績效評價指標要清晰,能量化的盡量量化,要有較強的操作性。
單位要加強對預算績效評價重要性的認識,加大對預算績效評價的宣傳力度。鼓勵單位內部組建績效評價隊伍,從財務部門、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中選取骨干,組成績效評價工作小組,單位管理者擔任負責人,為單位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保障。同時,還可以通過要求第三方評價機構、聘請專家參加等多種形式,創新評價方法。
優化預算績效評價機制,推進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做到評價結果與下一年度預算安排掛鉤,優先安排評價效果好的項目,督促改進績效評價效果一般的項目。同時,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部門、個人的年度績效考核掛鉤,實現獎優罰劣,做到“花錢比問效、無效必問責”,建立責任追究工作機制,推進單位績效評價工作。
四、結語
隨著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難度加大,單位對預算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必將越來越高。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趨勢,結合單位實際情況,做好預算編制、預算執行、預算績效評價等各個環節工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單位健康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秋紅.基于戰略預算的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研究.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0).
2.吳梅.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的實踐探析.現代商貿工業,2018(32).
3.謝獲寶,簡潔.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和實施問題及對策探究.財政監督,2019(22).
4.陳佳秀.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管理論壇,2019(5).
5.鐘國華.行政事業單位全面預算管理與績效評價研究.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23).
6.鐘國華.淺析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集體經濟,2020(02).
(責任編輯:王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