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爭春 沈陽大學
團隊合作精神,指的是團隊成員為了實現共同的目標任務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意愿,其在意識形態上表現出的是一種文化,是整個團隊發展的精神動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文化的流行,團隊合作精神已經成為企業招工錄用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同時也是為了實現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要求,高校就需要積極尋求好的途徑來切實地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籃球是一項團體性的對抗運動,高校學生可以通過參與籃球運動不斷培養集體責任感和團隊精神。
首先,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使得社會分工更加細化,這就需要不同專業知識背景的人們進行相互的合作,如果不具備團隊合作精神,就無法很好地通過與他人的合作完成工作任務。用人單位在進行招聘過程中,無一不強調應聘者應具備團隊合作精神,故此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是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其次,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也是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目標實現的基礎,只有大學生具備了團隊合作的精神,才能夠在與他人的溝通協作中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能力,才能夠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再次,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的人,也同時具備了共情能力,這就使得他們在處理問題時能夠更令人心情愉悅。具備團隊合作精神的大學生,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可以得到他人的認可,這就使得他們不易產生抑郁、狂躁等心理健康問題。
籃球運動作為集體對抗性體育項目,需要整個團隊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績。籃球運動對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籃球運動過程中,由于每名隊員的個性和技術基礎均有所不同,為了獲取最后的好成績,就需要他們彼此相互溝通交流、相互磨合,產生協同效應,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大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其次,籃球運動能夠增強大學生的團隊凝聚力。大學生在籃球運動中,不僅可以充分地進行自我的展示,還可以通過與其他人的相互磨合,產生出強烈的認同感、歸屬感和使命感,進而產生出強大的團隊凝聚力,使他們自覺地具備明確的合作意愿和方式。再次,籃球運動過程中,隊員之間必須要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需要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才能夠形成一致的價值觀,進而形成團隊精神。而這種籃球運動中形成的溝通交流方式方法,對大學生走向社會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與其他人的合作都具有極大的幫助。最后,籃球運動有自身的規則,這對于大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和遵守規章制度等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因為只有大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學會并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才能夠形成團隊合力并取得比賽的最終勝利。
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離不開高校體育教師的努力。故此,作為高校體育教師首先需要從理論上深化對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的認知,不斷地提升自身的職業素養能力,積極掌握學科教學新理論和新方法,為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的教學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高校體育教師還需要注重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的提升,要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將團結進取、合作互助、集體榮譽感等融入進去,實現對學生“潤物細無聲”式的團隊精神培養。
為了更好地在籃球教學中實現對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高校體育教師需要選擇適當的教學組織形式。籃球課堂教學中有三種常見的組織形式,即:講解、練習、討論。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高校體育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學校的教育網站和互聯網交流平臺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創新,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高校體育教師應當注重在籃球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要通過有效的溝通交流,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較強的信任感和親近感,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喜愛籃球運動,并最終實現自身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另外,高校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時代便捷的即時溝通軟件平臺(如微信、QQ等)與學生實現課堂溝通交流的拓展,及時解答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且通過建立班級學習群,組織學生在群里就籃球比賽等進行話題討論,讓學生暢所欲言,以此實現對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
隨著人才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高校必須要培養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優秀人才。籃球運動作為團體對抗性項目,對培養大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高校體育教師可以從深化自身團隊精神的理論認知、選擇適當的籃球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和注重師生間在教學過程中的情感交流來實現對大學生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