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雪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代王城鎮中心學校
在實際生活中美術可謂是無處不在的,以生活為出發點開展美術教學,可以有效的讓學生感知到美術給生活所帶來的趣味性,可以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延伸美術教學的廣度與寬度。那么小學階段美術有效教學應當如何落實生活化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身的理解和認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論述。
優質教師是做好小學美術教學的核心所在,在從生活化角度著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不高,對于生活化相關的內容了解不夠深入和徹底,那么其很難將美術教學與生活有效的聯系在一起,這樣教育教學質量必將會因此而受到影響和干擾,教學質量的提升也將會淪為空談。基于這樣的原因,在教學中首先應當加強小學美術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學校應當定期安排教師進修、培訓,幫助教師系統化的了解生活化教學應用的方法和策略,使得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保證美術教師的整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能夠有效的勝任教學工作,為生活化教學的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所在,教學之所以進行改革和調整,其根本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以便能夠切實有效的優化教育教學質量。在實現美術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學生始終占據主導地位,要結合學生的能力水平、美術認知以及興趣愛好等等,營造生活化的美術課堂,保證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優化教育教學質量,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中“如何描繪春天”時,可以讓學生深入到實際生活之中,感受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花草樹木有哪些變化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運用自己手中的畫筆去描繪自己所感受到的春天,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以及表現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美術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美術學科中,教師首先就應當讓學生深入到生活之中,開展多元化的寫生實踐活動,借此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美,讓學生對美術的理解和認知不再僅僅只是停留于書本之上。比如說,在“為我喜歡的小動物畫肖像”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就不要先急著讓學生下筆,而是先讓他們去觀察和感知生活,尋找生活中自己喜歡的小動物,觀察這些小動物有什么特別之處,特點是什么,然后再運用線條、色彩等去描繪自己所見到的小動物,這樣可以更好的提升他們的自我美術感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縱觀世界上知名的美術作品,其創作靈感都來自于實際生活。為了讓學生對生活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和感知,品味美術的魅力,小學美術教師就需要將美術作品中的生活情境還原到課堂之上,借助多元化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感知美術的魅力,學會發現和欣賞美,提升學生審美素養。在創設生活化情境時,教師需要結合美術教學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靈活創設,不能拘泥于形式。比如說,可以針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模式,如對于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其生活經驗相對比較少,在創設情境時應當相對比較簡單,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其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對于美術的線條、色彩等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那么教師就可以創設一些相對比較復雜的情境,讓其感知美術的魅力。此外,在創設美術情境的時候,教師還應當保證情境的新穎性、獨特性,要能夠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感知到美術之美。
生活化視界下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還應當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通過溝通了解學生對于美術的理解和認知究竟如何,明確學生的美術情感,促使學生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審美特點,深刻感受人文之美。比如說,在學習《水墨畫動物》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正式教學之前,給學生布置一定的學習任務,讓他們深入到生活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作品,表明自己喜歡這些作品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感知到生活中的美術,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全方位的了解學生,為教學模式的優化和調整做好準備。
總之,生活化視界下的美術教學可以更好的延伸美術這門課程的廣度與深度,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促使教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能夠全方位的展現美術的趣味性,其對于學生美術素養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幫助,教師需要靈活應用該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