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倩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下宮村鄉中心學校
語文是小學生學習的基礎課程,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就是識字教學,借助識字教學學生對于漢字可以有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其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但是要想真正的做好識字教學工作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做好的事情,其需要從興趣著手,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獨立識字的意識,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識字教學的難點就在于讀音、字形相同的漢字眾多,對于剛剛接觸漢字的小學生來說,其知識儲備不多,在學習時很容易混淆,學習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就可以借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音、形、義方面著手,實施多方法、多形式的教學。比如說,講解“蚯蚓”這個詞語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回憶自己的實際生活,想一想自己見過的“蚯蚓”是什么樣的,然后一點點的進行導入,因為“蚯蚓”是蟲類的一種,所以這個詞語的偏旁是“蟲”;由于蚯蚓生活在土里面,蟲字加上“土丘”,就變成了“蚯”,而平時蚯蚓的身體多是彎彎曲曲的,猶如一張“弓”一樣,但是有時候,它們又會直起身體“弓”變成了“引”,所以就變成了“蚓”。在以生活為切入點,開展識字教學時,教師要學會靈活的進行引導,要善于挖掘生活中有關于識字方面的知識,展現識字的趣味性,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識字教學期間,經常有學生容易將同音字或者是字形相似的字弄混淆,針對這一問題,實際上也可以從實際生活切入,讓學生們多去感悟和觀察,幫助學生準確辨別不同漢字的含義,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認識。比如說,針對“辮子”“辯論”這兩個詞語中的“辮”和“辯”兩個字,由于其讀音相同,字形相似,在應用的時候,許多學生容易混淆,寫成別字的概率比較大,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嘗試從生活入手,讓他們體會這兩個字在生活中不同場合應用的含義差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相關知識。比如說,“辯論”指的是與說話有關的場景,因此在“辯”字中間有一個言字旁;而“辮子”則多是與頭發有關的,頭發是絲的一種,所以在“辮”字的中間是絞絲旁,通過結合實際生活場景,讓學生感悟字詞之間的差異,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牢固的記憶字詞,降低音形相似字詞學習的難度,這樣也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的發揮生活的指引作用,教師就不能拘泥于形式和場地,而是要深入到實際生活之中,創造多元化的識字場景。如學生平時停留最多的教室和學校就可以成為識字的大場所。教師可以定期對教師以及學校的布置進行翻新,將有趣的文字、名人名言、兒歌以及古詩詞等張貼在墻壁上,讓識字教學成為班級文化的一部分,在平時利用課前或者是早讀的時間,讓學生們辨認和閱讀這些漢字,布置相應的識字任務,加深學生對于漢字的影響,潛移默化中完成識字教學工作。
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成長以及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影響。教育不僅是教師的責任,家長也承擔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在以生活教育理論指導識字教學時,也不能忽視家庭的作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系,結合當前識字教學實施的進度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家長制定識字學習任務,讓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學習漢字知識,借此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漢字知識的欲望,幫助孩子認識更多漢字。
除了學校與家庭之外,學生還將接觸社會,而在各種社會場所,漢字可謂是無處不在的,比如說超市、公園以及其他的娛樂場所都有漢字知識。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應當學會培養學生發現和感知漢字的能力,讓他們體會到生活中漢字運用的博大精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課堂上分享自己在平時生活中學到的漢字知識,激發學生認識漢字的內驅動力。
總之,知識來源于生活,以實際生活作為切入點,使得學生們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可以有效延伸識字教學的廣度與寬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們學會自主探索識字方面的知識,這對于學生的成長以及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更好的助力學生成長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