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生 黑龍江省伊春市金林區第四中學
新課改的貫徹落實對教師的教學目標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獨特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學生全面發展的過程中,體育是不可忽視的科目,田徑訓練是眾多體育項目中的基礎項目,對學生展開田徑訓練是提高學生體育能力的最快方式。體育教師應通過不斷的實踐找到最合理的訓練強度,實現高中體育教學中田徑訓練強度與訓練量之間的平衡。田徑教學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學校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田徑課程一直都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當前,隨著高中體育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如何提高高中田徑課教學的實效性日益受到重視。高中學生田徑運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使體育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高中階段是學生發育的重要階段,適當的體育訓練可幫助學生鍛煉身體,提高學生的抵抗力。高中體育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的體育訓練,注重學生在身體上與心理上的變化,為學生制訂合適的訓練方案,合理地規劃不同學生的田徑訓練強度和訓練量。
由于人們對知識理論學習科目的重視程度較高,各個科目已經充分占據高中學生的學習時間,從而沒有多余的時間進行田徑運動,田徑運動的重要性正在被學生、教師以及家長們所忽略,這是田徑運動領域中的一個薄弱環節。在重視教育的同時還應該對田徑訓練加以重視,但有些田徑訓練上學生們進行自由活動訓練,而教師沒有很好地組織教學,不能有效發揮田徑訓練的良好作用,從而喪失了田徑鍛煉的陣地。
高中課堂的體育課有一些是為考試而設的,在體育課堂當中教師通過測試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這在某種程度上對體能較差的學生造成學習積極性的打擊,使他們不敢參加體育鍛煉,不愿參加體育田徑訓練當中,考得差的學生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逐漸失去自信。換言之,田徑運動訓練太過注重目的,不太重視科學訓練,導致學生出現運動損傷。
體育課不受重視的現象在高中學校普遍存在,學校不愿意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招聘體育教師當中,且體育教師的薪水待遇相對較少,使得優秀的體育教師不愿意到高中任教。當前一部分高中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未能達到學校應有的要求,低劣的課程教育、落后的教學手法是制約田徑課發展的根本原因,很多學校沒有或者沒有必要的設備來保障田徑基礎課程。事實上,田徑課程需要的設備和場地都比較簡單,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少,只要有田徑場地,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成果,對學校來說及時更新體育器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同樣重要。
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先生曾經說過:“體育是培養健全人格的最佳工具?!睆埐呤侵袊鴬W林匹克運動的先驅,他曾經說過:“教育中沒有體育,教育就不完整?!斌w育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能處處體現德育的作用。體育運動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壯美人生、培養團結協作、堅韌不拔、奉獻友愛的精神,促進民族精神,對培養人的意志品質、自信心、心理調節能力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積極的作用。體育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素質教育離不開體育,而且可以通過體育活動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心理是人類大腦的有機體,而人類大腦又是人體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的發展是以正常發育的身體,特別是神經系統和中腦的正常發育為物質基礎,學生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促進身體健康的發展。
體育運動一般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對抗性強等特點,人們在參加體育運動時,往往會有強烈的情感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所以,體育本身就能培養勇敢頑強、勤奮刻苦、不屈不撓、克服困難、機智靈活、鎮定果斷、謙虛謹慎、團結友愛等優良品質,培養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使人精神上健康向上。特別是當前,獨生子女比較多,迫切需要培養青少年的團結協作、堅忍不拔等素質,而體育在這其中可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體育運動能調理精氣振奮精神,幫助學生宣泄不良情緒,而體育鍛煉能調節人的情緒,改善心理不良反應。神經系統心理學實驗研究表明,當人體進入運動狀態時,大腦右半部分的情緒會立刻激動起來,參與者會有一種愉快的感受,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振奮。因學習持續不斷的緊張,極易造成身心疲勞和精神衰退。主動參加體育鍛煉能使他們身心放松,消除疲勞。與此同時,在體育鍛煉中可以通過宣泄的方式使他們長期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開展適量的體育鍛煉,對緩解人們的心理壓力、消除不良情緒有顯著效果。
通過實驗發現,改變學生的課堂訓練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對田徑的好奇心,并鼓勵他們積極練習,從而獲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當教師對待相同的教學內容時,如果可以采用更加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就可以將無聊的田徑運動發展為更有趣的體育游戲,并鼓勵學生進行田徑游戲,享受學習的樂趣,也有助于達到教學目的。多層次的教學模式可以促進田徑實踐課堂的簡化,增加生動性和趣味性。因此,如果學生想改變田徑運動過程中田徑帶來的疲勞和遲鈍感,就需要利用多元的教學內容來激發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從而使更多的學生受益于田徑運動,參加田徑運動。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入情境教學或游戲教學,以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教師還應與學生溝通,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和愛好。結合課堂的實踐活動,教師要制定適合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計劃,幫助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地融入的課堂教學當中。
興趣是行動力最好的指引,當學生對田徑產生興趣以后就會主動地了解田徑知識,在日常生活中也會思考田徑比賽的重點、要點,激發對田徑學習的積極性。學習田徑的過程中,運動量較大,會讓學生感覺到身體的疲憊,只有激發學生對田徑學習的興趣,才能讓學生覺得學習田徑不是一種負擔,最大限度降低學習田徑的疲憊感,覺得學習田徑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的過程。(1)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學習自主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間開展短跑、中長跑、接力的比賽,給予冠軍一些零食、學習用品等作為小獎品,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田徑的樂趣和贏得田徑比賽的榮譽感。(2)體育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大型田徑比賽的過程。多媒體技術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田徑賽場的激烈賽況。體育教師可以準備一些奧運會、全運會等大型體育比賽中田徑賽的視頻錄像,在課堂上與學生針對視頻內容和比賽情況展開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田徑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感受賽場的過程中感受到體育精神的傳遞。
舉例來說,為了練習并提高學生的反應靈敏度和速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各種游戲,參與搶球、接球等入門練習、躲閃游戲等等,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沖刺跑訓練方法,如:標記式沖刺方法,它將終點設為吸引學生的標志或獎品;分步沖刺方法,即以最少步數沖到終點;擺臂沖刺,即在結束前計算手臂的擺動,在學生到達終點時給予鼓勵。
體育教師在課堂上的良好演示對學生是非常有用的,倘若僅僅靠書本上的文字,學生不能了解田徑的本質。體育教學是一種鍛煉形式,而體育實踐教學是其中的關鍵。每次上課開始,先進行良好的動作示范,再逐步分解動作,讓每位同學都能真正感受到動作的魅力,并對其進行調整。有些錯誤的動作可能對身體關節處造成傷害,倘若長期進行錯誤動作練習可能導致學生關節受傷。教師應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學生的思想意識、生活環境都會給學生的成長帶來一定的影響,不同學生的體育天賦和田徑能力也有所不同,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田徑能力展開訓練。在素質教育政策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學科都堅持將“以人為本”作為教育的基礎原則,充分尊重學生都是成長中的人,為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式,在體育教學中深入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舉例來說,體育課的田徑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田徑能力、身體條件和體育意識等方面的綜合情況將學生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的學生具備較強的體育能力,教師可以對其展開高強度的提升訓練;第四層級的學生,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都較弱,可以先從基礎運動開始讓其進行訓練,鍛煉其基本的運動能力,之后再進行強度較高的田徑訓練。另外,中間兩個層級的學生則選擇強度適中的訓練方式,進行難度適中的田徑訓練。
在高中生的田徑訓練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田徑訓練強度及訓練量之間的平衡,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田徑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訓練方案,避免學生出現訓練拉傷、訓練強度過大導致肌肉疼痛等情況。
舉例來說,學生在訓練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安排1000米的熱身運動,觀測學生熱身運動的完成情況。部分學生能較快地完成熱身運動,其運動能力比那些較晚完成熱身運動的學生更強;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后續的訓練過程中適當加大訓練量和強度,對其1000米中長跑的完成時間提出更高的要求;對那些熱身運動完成度較低的學生,僅提出能在較為寬裕的時間內完成運動的要求即可。對這類學生來說,田徑運動的訓練是為了增強身體素質,保障每天的基礎運動量。對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田徑可以成為其優勢,甚至可能發展為體育生或是田徑運動員,教師應該在訓練中為其制訂運動難度更高的訓練方案。另外,在高中體育課堂中,教師應該注意要經常對學生的體能做測試。部分學生在基礎訓練之后身體體能會有較大程度的提升,教師可以對訓練的強度進行升級,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田徑教學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轉變傳統的高中田徑教學模式,注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田徑學習,實現教學理論與田徑實踐的有機結合,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田徑教學質量,促進田徑項目的推廣和教學,使學生的身體素質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