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峻
(貴州省湄潭縣中等職業學校 貴州 湄潭 564100)
近些年以來,隨著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招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生源的質量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也使得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在教學中中職學校的學困生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如今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而中等職業學校正是符合當今教育理念的要求,為各種不同的人才的培養和發展奠定基礎。
1.1 首先是學生自身的原因,能夠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好,學習習慣較差。這些學生大多數的學習目標不明確,有得過且過的消極思想,學習意志力薄弱,自暴自棄。因此,這些學生的自我認知也停留在,學習不好,表現不好,是不可塑造等情況下,學困生也常常受到教師和家長的批評。實際上他們對自己在學習也沒有信心,沒有學習目標。在進入中等職業學校之后,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學習上態度不積極,學習執行力較差,在加上他們的文化基礎本來就不好,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比如上課不認真聽講,課下不及時完成作業,他們根本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步伐,久而久之,他們的學習就更差,成為學困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們對學習也就更沒有了興趣。
1.2 學校家庭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是周圍環境對他們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于這些學生以前在學校、家庭的一些不良表現,使家長和教師總是批評他們甚至給他們貼上了“差學生”“釘子戶”的標簽。這也使得學生自己也自認為自己就是“差學生”,就是“不良學生”,他們產生了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的想法。實際上他們的心理是非常脆弱的,是非常希望得到家長和教師的關心的,為了引起關注,他們就開始做一些違背家長、教師意愿的事情,他們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他們這些行為的背后,其實是缺少關愛、渴望關愛的“極端”表現。
2.1 用愛心溫暖學生,使學生重新建立學習的信心。在初中階段,這些學生是教師和學生心目中基礎差,各方面表現欠佳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是他們的標簽。他們常常受到家長和教師的批評,受到同學們的冷嘲熱諷。因此他們的內心會感到孤獨,心情郁悶。此時他們會把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把內心的真實想法掩蓋起來。但是他們又渴望得到關心和愛護,可是又礙于面子,他們從不表現出來,恰恰相反,他們變得和刺猬一樣,和誰都不好好說話,總是反著來。所以,教師要分析他們的心理,從他們的內心要求出發,真正的關心他們,給予他們真誠的關心和愛好,和他們多交流,使學生能夠敞開心扉,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現出來,教師要給予他們足夠的包容,足夠的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師的關愛,使他們的內心受到觸動。要多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多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放大他們的優點,使他們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進而努力向前。
2.2 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適當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學困生最大的特點就是自制力差,意志力薄弱,學習習慣不好。教師在教學之初,對他們的要求可以適當的降低,要給他們制定適合的學習目標,對他們的要求針對性要強。教師在給他們制定了學習目標之后,要加強監督和管理,要時刻關注他們的實施情況,關注他們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由于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容易懼怕困難,學習狀態是時好時壞,所以教師要時時刻刻關注他們,關注他們的心理變化和情緒波動狀況,學困生大多數的意志力薄弱,他們遇到困難容易產生退縮的情緒,產生畏懼的心理,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給予他們幫助和督促,促使他們去克服困難,克服心理障礙。學困生本身意志力薄弱,教師要充當好嚴師和益友雙重角色,要嚴愛并濟,為學困生的轉化提供有力保障。
2.3 家庭和學校相結合,使學困生的轉化率提高。家庭是學生的第一學校,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工作,學校雖然承擔著主要職責和責任,但是家庭教育更加重要,尤其是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顯得尤其突出。家庭環境氛圍以及家長的思想、行為都會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困生的認知和行為。要想更加有效的轉化學困生,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要做到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教師要多和家長溝通交流,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情況,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的變化,同時要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表現,家庭和學校有機結合,兩方面共同努力,及時更新調整教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使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更加順利通暢。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轉化學困生不是短時期之內就能夠完成的工作,需要教師不斷抓,反復抓,把轉化學困生作為一個長期的工作去做,提高學困生的轉化率,使學困生不再學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