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嚇梅
(福建省壽寧縣鰲陽中學,福建寧德 355500)
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圍繞正在成長的初中生展開,主要內容是探討自己和別人、自己和團隊、自己和社會、自己和國家的關系。一直以來,中國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都是奉行應試教育的模式,課堂上學生只是盲目地記筆記、抄答案、做試卷、考試,喪失了青春活力。因此,我們要為初中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要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考慮初中生的內心感受,鼓勵學生樂觀面對生活,提高學生的集體協作能力,倡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育之所以稱為教育,就是要教書育人。只有關注人的成長發育,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生命課程的出現,給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帶來了新的希望。
很多人疑惑,什么是生命課堂?大體上說,生命課堂就是從尊重“人”這一角度出發,在課堂上對初中生進行正確的成長指引。生命課堂教育針對的群體是學生,由教師在課堂上帶領學生圍繞人與人的關系這一主題進行互動,達到讓學生了解人生存在的完整意義的目標。
設立生命課程,是基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本質需求。首先,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目的在于讓學生厘清人與人之間的復雜關系,特別是要厘清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人是獨立的個體,同時又是集體中的一員。學生只有妥善厘清和處理這些關系,才能健康成長。其次,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引導學生厘清生命同自然的關系,倡導學生愛惜自己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尊重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1]。最后,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育還幫助學生認識個人與國家的關系,喚醒學生骨子里存在的愛國主義精神,明白自己對國家的意義。因此,生命課程不是普通的“填鴨式”教育,而是一門充滿活力的課程。
初中道德與法治生命課程和別的課程有什么不同之處呢?這是許多學生心中的疑惑。學生只有了解生命課程的不同之處,才能激發學習興趣。
生命教育是現實生活的濃縮,現實生活是生命教育的真實寫照。在生命課堂中,學生能夠通過對生命活動的了解、分析,從而進行探索實驗。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更了解生命、了解人的習性和思想形成、了解人的內心世界、了解人的發展階段等許多知識,這有益于學生的日常人際交往。
中國式的課堂教學一般是依照課本步驟進行的。上課程序是事先設計好的,顯得死板,沒有活力,學生只是“被教育”,教學質量可想而知。然而,生命課程不同,它結合課本知識的同時帶領學生走出教室,探索生命。生命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口頭交流、肢體互動,大家都能動起來,課堂因此更有活力。
在許多人看來,教師的職責就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若學生在某方面表現得不夠精通,就是教師的失職,這樣的想法過于極端。對教師來說,生命課堂就是教師發揮職業技能的完美舞臺。在生命課堂中,教師能夠找到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感受這份職業帶來的榮譽,在帶領學生了解人的成長經歷的同時,提高對人的生命的崇敬,使其更珍惜自己的生命,發現生活的快樂。
下面探討如何讓生命課堂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添活力。
教師應在生命課堂上注重調動學生的思維。例如,教學“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時,這一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懂得自尊的含義與表現,同時學會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因此,最好列舉一些形象活躍、能夠走進學生心靈的事例,如徐悲鴻到歐洲留學的故事,讓學生探討除了自身的努力外,徐悲鴻的成功還有什么關鍵因素。再放一段關于香港回歸的影像,加深學生的感悟,之后再結合“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的內容進行歸納:徐悲鴻的成功離不開他身上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最后,讓學生舉例說說自己做過什么讓自己覺得很有尊嚴的事或者被人傷過自尊的經歷。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深刻認識自尊的重要性。在未來的生活中,他們才會時刻記住要有自尊心,并且尊重他人。通過適當的情境設計,不僅能讓學生融入故事,感受主人公的內心情感,還能達到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目的。
為了體現學生才是生命課堂的主角,讓生命課堂不只是口頭上的生命課堂,就要剔除舊模式,改變以往以分數看好壞的錯誤評判方式。教師采取分組實驗的創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更具主動性,提高學生團隊的協作能力,活絡學生的情感。同時,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豐富學生的知識面。畢竟網絡的世界多姿多彩,學生看到新奇的內容,求知欲才會被激發,主動學習。對提出特殊要求、想要動手操作的學生,教師應當充分諒解,相信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自主發揮,自己則在旁邊進行適當引導、鼓勵。總之,每個學生都是生命課堂的主角,我們應當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展現自己獨特的一面。
生命課堂本就該以人為本,這一觀念符合現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理念需求,它體現了對大自然一切生命的尊重。因此,在道德與法治生命課堂上,教師要重點倡導學生重視自己的生命、關愛自己的生命。一個人只有愛自己,才有能力愛別人。對他人生命的關愛,是一種高尚的道德素質。教學生如何對待生命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如何面對人生的得失、面對人生的起落以及生老病死,讓學生能夠正確看待生命、更加珍愛生命、讓自己活得更有意義。
道德與法治生命課堂的很多教學內容是哲理性的,教師要善于將道德與法治哲理通俗化,這樣學生才能在理解的基礎上獲得哲理知識。例如,在教學“讓挫折豐富我們的人生”時,可以用“青蛙歷險記”這一簡單易懂的案例進行講解。它講的是兩只正在尋找食物的青蛙掉到瓶子中,一只青蛙很消極,腦子里總覺得自己必死無疑,于是放棄了掙扎。但是另一只青蛙有著堅強的意志力,從容面對挫折,最終通過反復運動,把牛奶變成奶酪,用奶酪墊著腳很輕盈地跳出了瓶子。這個形象的案例,不僅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面對挫折時不同的態度導致不同的結果,從而學會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而且教師也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總而言之,生命課堂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創新的基礎上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還使學生認識到完整的人生歷程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