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晨光
(江蘇省盱眙縣五墩實驗小學 江蘇 盱眙 211700)
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學習的渠道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學習,還能通過各種科技化的手段進行自主學習。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需要不斷進行學習,充實自己,才能滿足時代對教師提出的各項要求。課例式備課就是在這樣的前提下所發展的一種備課模式,這種備課模式,使全體教師對于所教授課程進行全新的學習,不斷優化教學過程,相互分享理論知識,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1.1 課例式備課的意義。教師想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必須立足于課堂的教學,課例式備課,以課例為教學設計的重點,進行教學中重點難點的研究,通過課例研究,教師可以準確的發現教學過程中會出現的焦點問題,并且進行針對性的方案提出,為教師提供直面教學的公共分享平臺。從而使教師實現個人專業的成長。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需要多位教師進行小組合作,針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反復推敲,實現教學反思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有助于小組中的各位教師相互合作,優勢互補,使教師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實現與他人真正意義上的團結協作。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經過三次實踐,兩次反思,才會對本科次的課程進行備課,因此確保了教師之間形成教師學習共同體。
1.2 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內涵。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指,在備課的過程中,有多位教師以及專家共同構成的團體,在教師學習共同體的模式下,教師之間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相互之間分享各種教學資源,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學習共同體,以共同體的形式進行學習,因此共同體中的成員可以在同樣的時空范圍內進行共同交流,從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并且在教師共同體的模式下,每一位教師都處于學習狀態,教師的思想在共同體中可以得到相互影響,共同進步,使教師可以不斷提升自己身的專業素養,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優化備課過程,從而提高教師的備課、上課能力,最終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
2.1 科學組建團隊,優化內部結構。想要采用課例式備課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首先需要創建合適的團隊。在團隊的組建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共同體內部要確保異質組合這一特點,使共同體內的教師可以實現優勢互補。
例如,在進行小學三年級《花的學校》這一課的備課過程中,要由思想觀念較為先進的教師來把握整體的課例式備課方向,為共同體提供先進的教學理念;由理論性較強的教師,來對課程的重點難點進行把控,確保備課的有效性;由實踐能力較強的教師帶領共同體進行教學反思,對以往的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共同反思。這樣的共同體才能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求同存異,優勢互補。
2.2 課例三次實踐,備課兩次反思。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往往不是經過推敲就能夠完成的,需要經過教師團隊不斷的反思、討論,探究教學設計中與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差異,不斷進行課例的研究,對備課方案進行不斷的反思,修正,才能確保課例式備課的內容不會偏離主體,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同樣也能促進教師的進步。
例如,在進行《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這一課時的課例式備課過程中,首先需要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進行三次實踐,第一次實踐,是所有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及教學想法,進行課程的設計,通過課程設計進行課程教學的練習,其他教師對本次的練習進行觀察總結,重點確定教學思路,由教師進行共同反思并提出修改方案。經過首次的反思修改,教師可以進行第二次的實踐,在第二次實踐的過程中,要注重細節的展示,在實踐結束后,教師這對教學重點細節問題進行共同反思,優化細節,進而實施第三次的實踐,從而使教師得到的共同的進步。
2.3 交流課例經驗,提升備課能力。由于團隊中的教師年齡、教齡以及之前所接受到教育不同,因此教師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備課的過程中,往往同一個課例,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備課理念。在課例式備課的過程中,就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溝通平臺,使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溝通。
例如,在進行《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課的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傾聽他人的教學經驗,來改善自己的教學風格,開闊自己的教學思路,使整體的備課過程以及教學過程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相同科目組教師還能進行相互評價,使每一位教師能夠直面自己的備課過程以及教學過程,使教師可以認清自己,發現自己和其他教師的優勢,從而促進所有教師的共同進步,實現教師學習共同體的建設。
作為小學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借助課例式備課的模式,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從而實現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