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煜煒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中心小學 浙江 寧波 315000)
1.1 教學觀念上的偏差。在傳統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老師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理論知識內容的講解上,比如字義,字音,但是對于識字教學過程重點的拓展性卻疏于研究,而且整體教學流程中學生參與的較少,很難從關注度和參與度上得到保證,因此課堂教學質量上也不盡如人意,教學觀念改革成為了新課程理念下的首要改革內容,直接影響了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2 教學形式陳舊固化。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學形式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和重要因素,但是在傳統識字教學中不僅教學形式單一陳舊,而且內容編排上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導致形成了陳舊固化的教學形式,給學生留下了枯燥乏味的印象,因此教學形式改革也成為了新課程理念下的重要改革方向。[1]
1.3 未能了解學生需求。在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年齡心理特征也是影響教學方案和教學內容實施效果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識字教學的教學效率和質量。但是在傳統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老師占據著課堂的主導地位,未能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年齡心理特征角度來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導致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出現了相背離的情況,比如很多老師想當然的認為這種灌輸式的講解學生就能有效的完成理解并吸收,但是實際上由于小學生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有限,對于老師講解的內容未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順利完成理解,不僅導致學生課堂上跟不上、聽不懂的現象存在,而且也影響了學生在識字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度,使識字教學未能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更打擊了小學生對識字教學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小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發展。
1.4 忽視了學生差異性。在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過程中常常出現有的學生學得快,有的學生理解不了,聽不懂、學不會的情況,這是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個體間的差異性,未能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導致識字教學中常常有能力強的學生吃不飽,能力弱的學生吃不到,勢必會影響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需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制定富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內容,使不同層次、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順利、高效的完成教學目標。
2.1 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觀念。《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币虼?,在新課程改革理念下,老師要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思想和師本教學觀念,將識字教學從知識教學轉向能力教學上來,秉承以學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導位置,老師從課堂教學活動的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引導者和輔助者,給予學生發散思維,進行知識探究的空間和時間,并積極的結合教學內容來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中國漢字文化博大精深,有著悠久的歷史,每一個漢字都體現出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燦爛的文化,因此老師了可以立足教學內容為學生進行知識拓展,將字音、字形、字義通過豐富的知識內容流淌進學生的內心,既能夠幫助學生降低理解難度,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中。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活潑好動,對新鮮事物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具有很強的想象能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才能使興趣和求知欲成為學生積極主動開展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的不竭內動力,使低年級識字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識字教學中以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興趣愛好、心理特征作為課堂教學設計的著眼點,不斷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使學生真正在識字教學中發揮出自身的主體作用,從而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協同發展。
(1)情境教學中化解學生的理解難度。所謂情境教學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有目的的引入或者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從而引起小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相應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全神貫注的集中到識字教學活動中,并跟隨老師的引導將原本枯燥的漢字知識變得更加充滿活力,使學生在結合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認識來對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比如學習《大小多少》這課時,老師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的實例中明白大小多少的含義,大大降低了學生的理解難度。
(2)想象空間中將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小學生天生具有良好的想象能力,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教學內容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將原本抽象的文字與生活中的實際景物聯系起來,將漢字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更好的去理解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從而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構建出寓教于樂的高效識字課堂。比如學習《日月明》這課時,老師首先出示“Θ”,猜猜這是什么字?一年級的小學生就自己的想象說開了,然后老師再告訴他們這是“日”字,是太陽的意思,接著圖文結合演示“日”字的演變過程,再在學生充分觀察和想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發現圖文的相似處:你怎樣從楷體“日”字看出一幅畫?此時,漢字在學生眼里就不是一個個死氣沉沉的方塊字了。他們會通過自己的思維想象,把字想成一幅畫,想成生活中的一種物體。同樣在學“滅”時,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火上一橫是什么意思,學生就把橫想象成滅火器,樹枝,自來水注,在識字解意過程中把字看成了畫,把畫寫成字,將生活經驗融入到漢字的理解中,使學生將漢字的形象與生活中的事物結合起來進行理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同時也在聯想想象中輕松完成了漢字的字形、字義的理解,提高了小學低段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3)課堂游戲中輕松突破教學重難點。一直以來游戲都是小學生非常喜愛的活動類型,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老師可以將識字教學與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進行有機融合。老師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堂游戲來為學生營造出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將識字教學中重難點知識內容融入漢字游戲中,既能夠有效激發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也能夠在輕松有趣的課堂游戲輕松化解理解困境。課堂游戲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增強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使學生不僅對識字內容印象更深刻,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辨別同音、同偏旁、同形的漢字,使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輕松理解、內化,有效突破了識字教學中的重難點。而且在識字過程中當學生遇到類似漢字時就能夠及時聯想到游戲內容,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記憶,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2]
比如找朋友游戲:把生字詞語的卡片和它們音節的卡片分開,一部分同學拿著音節卡片,一部分拿著生字詞語卡片,然后找朋友,找對的站臺上,下面的同學拼讀。摘蘋果識字系列游戲:在ppt的制作過程中,為了鞏固孩子們的識字,老師經常做一些“摘蘋果”、“爬樓梯”、“青蛙過河”“采蘑菇”、“放氣球”這樣的游戲,讓孩子們在這樣的闖關過程中感受游戲識字帶來的成就感。
在游戲中,課堂動起來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致也濃起來,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4)聆聽故事中增強識字教學趣味性。故事也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內容,老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采用故事教學法,通過為學生講解漢字背后的歷史故事來提升識字教學活動的知識性和趣味性,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感知中國漢字的魅力,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也使學生在情節豐富的故事中進一步完成漢字的學習和探究,從而構建起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的高效識字課堂。比如《日月水火》這課,老師可以利用漢字是象形字的特征來為學生講解漢字的演化歷史,以及簡化漢字中蘊含的智慧,從象形的角度來對字形、字義進行理解,大大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5)課后復習中結合實際生活復現鞏固。學習無處不在,激勵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不僅能讓學生保持一種主動識字的興趣,還能讓孩子的識字量大大提高。例如讓孩子們在平時吃完的零食包裝盒上,把自己認識的字剪下,貼在本子上,又或者在街上,或是字幅上,廣告傳單上認識一些字,家長幫忙記錄到收集本上。一周進行一次評比,看誰在生活中認識的字寶寶最多,多者老師獎勵其為生活識字大王。
2.3 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段語文識字教學中,老師要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結合學生的能力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分層教學設計,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的教學,從而使能力強的學生吃飽,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夠吃得到。老師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學情,如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學習能力、生活經驗、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方面,然后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能力強的學生老師引導就能夠輕松完成理解和吸收,而能力弱的學生則需要老師更加深入的進行講解和引導,使能力弱的學生也能夠及時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理解,從而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在識字教學中順利完成教學目標,并得到相應的能力發展。
2.4 引入新技術手段搭配教學。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不僅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立體、直觀,同時也大大增強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更有助于調動起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識字教學活動中。同時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也能夠使原本靜態的學習轉變為動態的知識探究,給學生帶來豐富感官體驗到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比如學習《傳統節日》這課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各個節日的傳統風俗,將傳統文化內容與學生的識字教學聯系起來,進而在學習漢字“福”時融入更多的情感意識,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字形、字音、字義,使學生在掌握漢字知識的同時獲得了更加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為學生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識字教學作為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普及,小學語文老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和興趣愛好、年齡特征來開展教學設計,不僅要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更要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學生進行寓教于樂教學的同時實施因材施教,從而使學生更加高效、愉悅的完成識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