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敏
(安徽省界首市第一小學,安徽界首 236500)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了很大改變,從盲目重視知識技能教學,發展到越來越重視學生各方面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在課堂上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科素養的有效培養。深度思考是引導學生認識和應用數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從某種程度上說,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思考的過程,思考的深度直接決定著學習的效果。基于此,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深度思考教學策略,成為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的重要任務。
所謂深度思考,就是將問題進行一層一層的分析,找到問題最基本的邏輯和本質。它是在深度學習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思考。隨著人們教育意識的不斷提高,深度思考的教學價值備受矚目,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主要途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起著重要作用[1]。
首先,深度思考能夠幫助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模式,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更加積極,讓班級中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再孤立、零散,從而形成全員參與的協作學習方式。思考和學習不再只是學生之間各自為政的個人行為。
其次,教師開展深度思考教學策略,可以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學習行為向著立體化、多元化趨勢不斷發展,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思考,學生可以深度理解所學知識。此外,在這種模式下,教師也能更好地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差異化教學的現代化教學理念,從而增強教學效果[2]。
最后,通過深度思考教學模式,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真實學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占比情況,促進教學效果的不斷提升。學生通過課堂上的深度思考,能夠全面掌握教學知識點,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率。
充分備課是在課堂有效開展深度思考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在課前做到以下兩點。首先,教師要將教材吃透[3]。教師要深入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找到本節課的教學核心內容,通過解讀教材找到本節課知識與學生將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存在的聯系,并將此作為充分利用教材開展深度思考教學的依據,以便于學生在學習教材內容的過程中掌握學習規律和方法,達到深度思考教學的目的。其次,教師要充分掌握學情。為了讓學生順利構建基于深度思考的自主學習模式,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數學知識基礎、數學學科情感、課堂活躍表現等,制訂有針對性的深度思考指導策略。
在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圍繞教學內容精心創設有助于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情境,用由淺及深的問題情境培養學生深度思考意識,調動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全面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4]。
例如,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圓的認識(一)”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圓是一種曲線圖形,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和圓的特征,可以使用圓規畫出圓,同時培養學生敢于求異的創新精神、抽象概括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觀察比較能力。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在導入環節創設了深度思考問題情境,先讓學生欣賞大屏幕上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觀察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接著讓學生觀察大屏幕中的圓形輪胎、圓形盤子、圓形硬幣等。進入情境后,學生隨著細致的觀察逐漸探索出圓的概念及性質。有的學生通過思考發現了新問題:“為什么大屏幕中圓形輪胎的自行車行駛非常平穩,而三角形、正方形輪胎的自行車行駛非常顛簸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將班級所有學生帶入更深層次思考中。結合學習過的三角形、正方形知識,學生深度思考了圓的更多知識,對圓的好奇心和學習欲望越來越強烈。教師抓準時機導入新課教學,為學生對本節課的深度思考和自主學習打下了良好基礎。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是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重中之重,也是幫助學生實現深度思考的有效舉措[5]。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改變學生過去單一思維習慣的必要性,將培養學生思維習慣作為長期堅持的工作任務,并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思維活動進行多元化訓練,以此順應學生的認知及思維特點,促進學生思維的多樣化發展。
例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北師大版)“百分數的應用(一)”這節課時,教師讓學生列舉百分數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發現學生的思維受到一定限制,他們所舉的例子集中在食品的各種成分的比例、衣服標簽上各種成分的比例等這些看得見的百分數,而沒有想到一些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百分數的應用,也沒有關注各個領域中百分數的應用現象。對此,教師及時調整、創新了教學方法,從教學多元化角度出發,向學生提出啟示性、引導性的問題:“大家知道我們人體中血液的占比嗎?想知道我們生存的地球上陸地和海洋的比嗎?”學生對百分數應用的思維瞬間被激活了,并向著多元化的方向逐漸深入。比如,有的學生思考探究了學校所有學生中各個年級學生數量的百分比,設計了計算出百分比的實踐調研方案,決定在課后利用碎片化時間完成這項調研;有的學生思考探究了我們呼吸的空氣中各種氣體的百分比,為了知道自己每天都吸入了什么,使用班級中的計算機進行了相關查詢;有的學生思考探究了班級中近視同學的百分比,立即站起來查數,獲取了精準的百分比數值,清晰明了掌握了班級同學的近視情況。學生的思考五花八門,走出了單一思維的局限性,逐漸形成了多樣化思維,養成了良好的深度思考和多樣化思維習慣。
六年級小學生相較于低學段、中學段學生而言,雖然身心發育更加成熟,但是他們對游戲活動的喜愛依舊熱烈。因此,在培養學生深度思考能力時,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教師可以設計具有挑戰性、開放性、趣味性、競爭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在玩中自然而然發散思維,在挑戰、競爭與合作中不斷加深思考深度,從而構建寓教于樂的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情感,進而讓學生喜歡上深度思考,愛上數學學科,體會到數學學習和深度思考帶來的快樂體驗[6]。
例如,在六年級下冊(北師大版)“圓柱與圓錐”這單元“面的旋轉”教學中,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思維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面是怎樣通過旋轉變成圓柱體和圓錐體的,且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受到阻礙。針對這種情況,教師組織學生玩了一場“做一做”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利用手中的紙、筆、剪刀(學生手工專用安全剪刀)、尺子、膠水等學具,制作一個圓柱體和圓錐體物體,比一比誰做得最快、做得最好。學生先通過思考獲取了制作題材,有的選擇制作筆筒,有的選擇制作圣誕帽。他們進一步思考后畫出了設計圖,然后通過更加深度的思考分析了設計圖有無不合理的地方,并在實踐中反復修改不合理的設計,最后總結了自己的手工制作過程并展示成果。這一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游戲的心理和動手制作的心理,給學生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在動手操作的助力下,促進學生逐步深度思考,提高了學生深度思考能力。
綜上所述,深度思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及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度思考是一種順應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要求的有效教學方法,在教學前,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鋪墊深度思考教學的前提條件;在教學實踐中,應采取創設深度思考問題情境、創新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等有效策略,激發學生深度思考的興趣,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意識,不斷提高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及全面發展夯實思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