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雯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小學,江蘇揚州 225000)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入,新課程理念得到了廣泛推廣,小學英語語言教育的價值也逐步凸顯出來,而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也逐漸受到廣大一線教師的關注。閱讀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這樣的情況下推廣分級閱讀、結合學生的認知層次進行閱讀指導顯得非常重要。過去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導致學生不能在自己的閱讀體驗中收獲樂趣和掌握方法,也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導下,小學英語教師要認清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并結合學生的認知差異推廣分級閱讀方法,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挖掘學生的內在潛能,讓分級閱讀給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帶來幫助,消除錯位閱讀的情況。
分級閱讀指的是結合不同年齡學生的身體與心理特征,考量不同學生的認知基礎和能力,根據語言學習規律選擇和確定階梯性的閱讀材料,進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塑造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引領學生建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樂趣、掌握方法,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分級閱讀現如今已經成為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策略,在小學階段的語言教學中得到了持續性推廣,滿足了學生差異化的閱讀需要,也給英語教師改革傳統閱讀教學模式創造了機會。我國在分級閱讀的研究和實踐方面都處在一個起步階段,其中還有諸多問題需要進行持續性探索來發現。這也是我們在小學階段積極普及分級閱讀,并在實踐中歸納經驗和總結規律的重要原因。
在分級閱讀的設計環節,教師要充分考慮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綜合研究學生的發展特點與語言能力,保證分級閱讀設計和學生實際的語言水準相適應。在分級閱讀的具體設計與實施環節,教師還要遵循以下幾項原則,以保障分級閱讀教學的有序實施。
一是簡潔性原則。由于分級閱讀是應用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的,教師采取的一系列活動都需要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體現出閱讀活動的簡潔性,從簡單的閱讀材料著手,逐步向高難度的閱讀材料過渡,即從淺層學習進入深層學習階段。
二是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要求教師在英語分級閱讀過程中,在保證內容簡單、簡潔的情況下,選取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提高學生參與閱讀活動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并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強化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興趣。
三是表演性原則。由于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對英語閱讀材料進行分析和理解的過程中,小學生更加傾向于用形象思維進行理解和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思維特點,融入情景表演的實踐活動,用模擬場景展現閱讀內容,從而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理解能力。
四是兒童本位原則。分級閱讀的定位與目標都是非常明確的,要求一切以兒童為中心,從現實的兒童需求出發,服務于兒童精神與生命的成長,不能加入成年人的功利主義思想。分級閱讀的黃金定律就是什么年齡段的兒童閱讀什么樣的書籍,杜絕本末倒置。
五是因材施教原則,即根據學生所處的發展階段與智力發展水平選擇相應的閱讀內容。這就要求教師在做好綜合調研工作后,再推進分級閱讀活動的實施。
分級閱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可以實現大范圍推廣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能夠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服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分級閱讀與學生的學習與成長規律相符,能夠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優質服務。分級閱讀是基于因材施教和以學生為本理念進行建構的,符合如今的新課標要求,既能對學生的真實情況和學習水平進行了解,充分服務于學生的成長,又能夠讓各個層次的學生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第二,分級閱讀的落實有助于構建分級閱讀資源庫,讓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接觸到適合他們閱讀的素材。分級閱讀的實施能夠讓不同的學生擁有相應的閱讀素材作為語言和閱讀能力發展的支撐,在閱讀活動中,始終能夠在資源庫的輔導下找到最適宜自己閱讀和內在潛能發揮的素材,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
第三,分級閱讀有助于構建專門化和針對性的閱讀指導體系,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在分級閱讀的實施中,教師會根據閱讀要求實施相應的分級閱讀指導,并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和完善,建立閱讀指導體系,促進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同時在不斷的反思和師生互動中促進分級閱讀的優化。
第四,分級閱讀有助于打破傳統閱讀模式,豐富學生閱讀體驗。分級閱讀是一種打破了傳統閱讀模式的新方案,可以讓學生改變被動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讓閱讀課堂煥發生機[1]。
低年級學生不僅年齡小,認知水平也相對較低,同時還缺少必要的英語知識儲備,對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還比較零散與片面,很多情況下需要在家長及教師的督促下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大力提倡低年級學生主動融入英語閱讀活動中的目的,就是讓他們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對英語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對英語閱讀建立一定的概念,給未來的英語學習打下基礎。所以,教師給低年級學生提出的分級閱讀要求就是讓他們從學會閱讀開始,初步培養對英語閱讀活動的興趣,在大腦中建立英語閱讀的概念,為正式的英語語言建構打下基礎。
要想讓低年級學生學會閱讀,并感受到閱讀的趣味性,教師可以選擇適宜低年級學生閱讀的繪本材料,讓他們在圖片和文字的對比、分析中,把對圖畫的興趣轉移到英語閱讀上。在繪本閱讀中,學生既可以進行常規的圖文對照閱讀,又可以進行分角色朗讀、排演情景劇,從而感受到英語閱讀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和多樣化的趣味。例如,在閱讀The ant and the elephant時,教師就鼓勵學生分角色朗讀,并在閱讀時融入一定的情感,把螞蟻和大象的形象和性格特點體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含義,強化學生閱讀動力。
步入中年級階段后,因為學生已經有了低年級閱讀的積累和一定的英語基礎,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要提高閱讀要求,讓學生的閱讀層面實現升級。中年級學生的英語詞匯積累逐步增多,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所以教師在對該階段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時,就可以適當提高要求,并設定高于低年級閱讀的目標:適當增加閱讀廣度與難度,指導學生流暢閱讀,簡單處理閱讀中的一些問題。首先,教師在引導學生流暢閱讀方面,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做法就是多讀多練。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反復的閱讀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流暢度,也能夠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英語語言的理解。不過,這里所說的流暢閱讀并非讀得快,而是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一是讀得準確,不管是單詞發音還是單詞理解,都要力求準確,避免囫圇吞棗;二是要適當提高閱讀速度,但是不能因為盲目追求速度而不做任何的思考,可以在閱讀中邊讀邊思索,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其次,在培養閱讀習慣層面,教師要教給中年級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盡可能減少他們對家長與教師的依賴,使其學會自主解決閱讀中的問題,自主歸納一定的閱讀方法,最終養成穩定、持久的閱讀好習慣。例如,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陌生單詞,可以用聯系上下文猜測的方式初步了解含義,接下來利用查閱字典的方法進行驗證,在自主解決問題過程中加深印象。
到了高年級階段,學生有了中年級閱讀中對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積累,會在高年級時有深刻的感受與領悟。此時,教師就要進一步增加閱讀難度,把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綜合能力上,堅持將聽、說、讀、寫這幾個方面整合起來,讓學生對語言的駕馭和掌控能力得到鍛煉。高年級學生的基礎比較扎實,和過去相比知識積累也更加豐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讀完一定量的作品后進行拓展閱讀,使其掌握和閱讀材料有關的知識背景、英語語言文化等內容,并且引導學生歸納閱讀感受、總結閱讀感悟。例如,在引導學生學完和食物相關的英語篇章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設置綜合思考題:Do you know healthy food?What's healthy food?Can you make some examples?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text?為了讓學生對問題解答得更深入和全面,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更多與食物相關的英語材料,補充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性內容,把學生的閱讀活動引向深層。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完這些閱讀材料后寫一篇和食物相關的作文,把自己對閱讀的興趣和一系列的閱讀積累遷移到寫作活動中,真正認同閱讀并愛上閱讀,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教師應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運用分級閱讀方法,結合學生差異化的年齡與智力特征,選擇相應的閱讀素材,保證分級閱讀教學順利實施。這既是當前階段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有效方法,又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深入實施,小學英語教師對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也把英語閱讀教學作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主要途徑。在一系列的閱讀方法中,分級閱讀較為有效,體現出了因材施教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對此,英語教師要對分級閱讀教學方法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加強實踐應用,優化英語閱讀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