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杰武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
青少年屬于特殊群體,他們的身體健康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但需要注意的是,健康切不可流于形式。目前,很多青少年的體質健康情況都沒有達到相關標準,在這一背景下,學校需要重視提升學生體質的重要性,積極引導青少年開展體育鍛煉,這對于強化青少年體質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1]。
其一為社會生活影響。在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背景下,生活方式也隨之改變,如交通的便捷,上下樓有電梯的輔助。所以,青少年的運動機會也在這一基礎上不斷減少,運動量的降低會導致他們的體質下降嚴重。另外,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游戲多種多樣,這些都會轉移青少年的注意力,很多青少年都會進入到稱之為“精神鴉片”的網絡游戲中,長此以往,不僅影響學生學習,同時還會阻礙青少年開展體育鍛煉;其二為社會轉型的影響[2]。在社會階層多元化發展的背景下,社會文明也隨之進步,留守兒童不斷增加,在這種流動中青少年的健康與生長發育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首先為教育的體制不健全。目前,諸多學校的教育教學都受到“高分論英雄”影響,導致體育課被主課占用,同時學校還經常將升學率來作為學校教育的核心目標,強化學生身體素質與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只停留在了喊口號上,導致學生長期難以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其次為體育教師欠缺綜合素質與組織能力。針對于體育課程教學有效性來講,體育教師的價值去向與課堂教學情況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效率,但由于教師的能力有效,導致學生們的體育鍛煉效率和水平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最后即為體育場地不足。大部分學校的土地在招生規模不斷擴展的壓力下開始建設教學樓,留給操場的土地少之又少,跑道甚至已經建在了教學樓邊緣。因為體育場地的嚴重不足,體育訓練和體育活動也開始也隨之受到了影響,如體育器械的不足,只能勉強的開展體育活動[3]。另外,因為學校考慮到了學生們的安全,不會輕易組織學生到操場外跑步,導致學生們的體育鍛煉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其一為家庭結構的變化。我國大部分家庭都是十分重視孩子的智力發育,不想要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由于離異家庭與重組家庭以及單親家庭的增加,這些問題都會對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二為家長缺少正確的健康觀念與體育觀念。家庭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孩子的“模范”,如果家長沒有意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就會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可以說青少年良好習慣與堅強意志力的養成與自己的家庭有著一定的觀念。由于部分家長缺少正確的觀念,單一的認為孩子只要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的,這種錯誤的想法會直接影響到學生良好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
青少年可以說是國家發展的希望,青少年的健康與國家未來有著極大的關系。社會各界都需要認識和意識到青少年體質下降這一現象,然后在這一基礎上為青少年構建良好的體育鍛煉場所。另外,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學校也需要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視為重點,積極有效的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科學利用學校體育場所和設施[4]。另外,還需要大力拓展社區文化體育活動,強化社區體育指導,并且引導學生家長參與到體育文化活動中,同時還可以借助媒體機構來宣傳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以此來更好的引導青少年都可以參與到體育鍛煉中。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其言行會對孩子三觀和思想以及習慣的形成有著一定的作用。針對于青少年體育鍛煉意識的形成來講,家長也需要轉變觀念,因為孩子的健康既是家庭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體育鍛煉是青少年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方式,家長有責任參與到監督孩子參與體育鍛煉活動中,這樣既可以幫助孩子身體健康成長,同時也是青少年終身體育觀念形成的最佳時期,能夠使青少年形成積極且樂觀的精神。
當前,大部分學校通常都只關注學生在學校內的體育活動鍛煉,并不重視學生放學之后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的情況,想要使學生可以在校內與校外都一樣開展體育鍛煉,同時在這一基礎上強化青少年體質,就需要在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改變不合理的體育教學內容。另外,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營養的補充以及傷害的預防等常識內容,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進而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掌握正確的體育鍛煉方式,這可以說是學校體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同時,還應積極鼓勵學生自己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可以參與校外的體育活動,實現與社會體育的融合,這可以強化學生自我鍛煉與自我保健的意識。此外,還可以與家庭體育進行融合,使體育鍛煉實現生活化[5]。
近年來,我國已經開始對青少年體質進行測試,但需要注意的是,只是對不同年齡群體的學生進行整體性體質測試與 評價,十分重視過程與結果數據,對個體的評價少之又少。所以,在這一背景下,應構建適合學生個體的健康標準,并且健全心理評價環節,相關部門也需要重視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與分析,可以召集各學科專家來分析青少年體質下降問題出現的原因,如醫學專家、生物學專家、遺傳學專家以及體育學專家等等,然后讓這些專家總結出適合青少年體育鍛煉的執行方案與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這樣就可以保障對青少年個體開展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另外,整體干預與個體針對性方案需要全面融合,以此來強化我國青少年的體質。
學校應重視對體育教師的科學引導,讓體育教師認識和意識到體育訓練和體育教學在強化學生體質方面的重要性,以此來調動體育教師對本職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還需要強化業務培養,聘請體育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來對青年教師進行指導,可以開展教學觀摩或開展優質課評選[6]。目前,諸多學科都出現了技能大賽,但體育課幾乎沒有,因此,體育課程教學也需要借助多種方式來強化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特別是青年教師,要快速讓他們成為體育學科教學的帶頭人。此外,還需要優化體育教師的待遇水平,這對于強化青年體育教師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有著一定的幫助,體育教學與其他學科教學相比較來講較為特殊,其工作量較大,教師需要兼任多個班級的體育教學任務,并且體育教學需要在室內外進行,較為辛苦。所以,在制定相關政策的過程中,需要強化體育教師的待遇,并且針對于貢獻大且能力強以及綜合素質全面的青年體育教師要給予晉升機會,加以重用。在這一背景下,不僅可以使青年體育教師自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與業務素養,同時還可以使其為學生體育鍛煉有效性的提升做出貢獻。
結合全文,當前青少年的體質發展受到了廣泛關注,青少年體質下降已經成為了普遍現象,因此,在這一背景下,需要積極開展體育鍛煉,有效的體育鍛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體能的提升,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校需要樹立和堅持健康第一與終身體育教學的思想來為學生設計體育鍛煉的開展方式,并且獲得社會與家庭的支持,這樣就可以為青少年體育鍛煉的習慣養成構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加之學校體育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就可以全面強化青少年體育鍛煉的有效性,以此來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