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禎玉 遼寧鐵道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性任務[1]。這既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的立場和方向,也是全體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高職體育教育者既要將立德樹人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始終,又要深刻挖掘體育教學中的思政教育因素,將思政教育與體育教學有機結合,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
首先,深入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精神。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立德樹人”作為新時期教育工作的根本性任務[2]。按照本次教育改革的要求,高職體育教學不僅要發揮增強學生體質的基本作用,還需要通過體育教學的功能密切結合思政教育發揮培養德育、智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其次,發揮高職體育教學的思政教育作用,促進學生五育的全面發展。健康的體魄是學生維持正常生活和日常工作的基本前提。通過體育教學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增強力量、協調、柔韌、靈敏、速度、爆發等身體素質,還能促進人體各個器官、系統功能性的提高,達到強身健體的良好效果;通過體育教學達到陶冶情操、消除焦慮、增強自信心的作用與效果,培養學生克服困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力和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品質,塑造完美人格;通過完成體育教學中不同動作可以強健體格、塑造良好體態、勻稱身體塑造形體美,展現出動作美,激發學生的青春活力和創造力,體現心里美;通過理解與掌握體育的基本技術與技能知識、裁判知識等,懂得欣賞美……;通過體育教學能夠促進人體血液循環,改善心肺功能,消除大腦疲勞、緩解精神壓力,提高記憶力和反應速度;通過體育教學中愛護、擺放與回收器材、保護場地整潔、維護場地使用壽命等培養學生勞動光榮的意識與行為,從而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第三,結合高職體育教學發展需求、社會發展需要,合理開展思政教育。高職體育教學的發展要與社會接軌,尤其是學生就業崗位的企事業單位中學生體質需求、工匠精神等需求、結合社會發展的實際、學生自然情況以及思政教育元素綜合培養學生,達到與時俱進。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思政教育滲透到體育教學的每個環節,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例如在體育技術教學環節中設定一定的教學情境,融國際賽事于課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技術技能與思政素質同時提高。高職體育教師需提升自身業務素質、道德修養才能將思政元素更好的融于體育教學之中,比如學生在體育技術技能學習的同時,還應學習體育項目的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競賽規則,融技術技能、理論知識、體育精神于一體,以全面培養學生。
體育教學內容不同,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存在異同。體育教學思政教育元素滲透的效果如何,關鍵在于體育教師對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挖掘的深而全面,學生在體育教學學習的過程中受益的越多,挖掘后實施的越流暢,學生潛移默化影響的越精準到位。比如健美操運動中高質量動作的完成、動作的創編、動作的優美展現等,需要學生反復的練習、克服自身的困難;需要學生的團結合作,共同完成;需要學生主動的溝通交流,不斷改進……整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堅持不懈、不畏困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培養了團結合作、集體為先的精神品質。
將體育課堂教學的知識、技能與思政教育內容相結合,在豐富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加深了體育課堂內容的深度。高職體育課堂教學要一改以往過多重視學生體育課堂動作技能的掌握教育,而忽略體育課堂內容的思政教育體現。當然,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的思政教育不是牽強的體現思政育人,而是有機融合。體育課堂教學內容從知識到技能,每個環節都有思政育人的具體體現。體育課堂教學為什么教?體育課堂教學主要教什么?體育課堂教學怎么教?這些分別解決的是體育課堂教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過程[3][4]。而教學目標的五大領域目標,分別對應著正確學習體育課堂教學的態度與行為、動作的掌握與學習過程的品質體現、基本活動能力與身體素質的提高、品質與精神的體現、規范意識與協調溝通能力的體現;教學內容決定著課堂具體授課的知識與技能點,體現著詳細的思想政治內容;教學方法與過程是將思政教育有效設計到教學內容之中,便于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具體操作過程。體育課堂教學的每一步教學都有針對性和精準性,實現全方位育人、多維度育人。
使“課程思政”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形成長效機制,利于學生身心發展,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實現思政教育的常態化。課外體育活動重在參與中思政教育的獲得。規劃好、管理好課外體育活動,建設好體育社團、協會、俱樂部,推動課外體育活動優質發展,實現課外體育活動滲透的思政教育對課堂體育教學的催化作用。通過體育教師帶動與參與指導的課外體育類健身俱樂部、社團、協會的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比賽、培養骨干力量,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各盡其責,各受其益。課外體育類健身俱樂部、社團、協會的部門負責人員在組織完成部門日常工作的同時,提高了自身的組織、管理、溝通、協調能力,增強了大局意識、責任擔當意識、創新意識、拼搏意識;會員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增強了歸屬意識、參與意識,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運動的習慣、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難的精神。在參與體育比賽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競爭與團隊意識、集體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及無私奉獻精神、合作精神。
延伸思政教育于課外體育活動,還需將體育類俱樂部、協會、社團等開展活動的成績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的總成績中。調動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力,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學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難的精神、拼搏的精神。
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政治覺悟、思政教育的意識等直接干預著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實施效果。針對目前高職體育教師過多重視體育動作技能的教授,而忽略體育課堂教學思政元素的現象,需要提升高職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素養、提高高職體育教師的思政教育能力:首先,加強自身思想政治教育,主動學習政治理論、國家的方針、政策等或進行培訓學習以提升課程思政素養,為體育課堂教學思政教育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形成團隊,開展教學研究,引導高職體育教師形成思政教育的教學理念。教學研究團隊之間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組織的安排、教學過程的實施、教學方法的運用等方面進行交流學習、資源共享、互相幫助,快速成長。最后,通過對體育教學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組織、教學過程等方面體現的思政元素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以挖掘體育教師的思政能力、提高其育人意識,為更好的開展思政教育,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服務。
體育教學體系包含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四大要素。構建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體系,體育教師是重中之重。體育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是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滲透思政教育的實施者,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知識與技術技能、教學經驗、思政素養影響著體育教學的全面育人效果。關注體育教師,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師培訓計劃,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政治覺悟、思政教育的意識。挖掘體育教學內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從體育課程的設置、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體育課時計劃的設計、體育課堂教學的實施等環環相扣,均體現思政教育的內容;重視高職體育教學環境:物質環境的場地、器材設施的保養與維護,制度環境的體育文化的管理與規定,行為環境的體育課內外活動的開展與實施,精神環境的體育活動氛圍的營造、體育精神文化的傳播等途徑蘊含思政教育元素。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揮教育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營造環境和氛圍,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到主動學,體會體育運動的樂趣,享受體育運動的快感,獲得體育運動的全面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