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美 劉國峰 廈門實驗中學
教師為小學生開展體育課程的根本目的不僅是提升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小學生體育意識,在體育鍛煉中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引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理念。教師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就積極的開展分層教學方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并有計劃的對學生進行引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小學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分層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當前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潛力水平等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并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為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活動,利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的教學方式適合更多的學生,能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獲取到更加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最終實現提升教學效果的作用。分層教學模式中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教學優點較多,第一,對于學生的差異性能起到協調的作用,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第二,能減輕對學生智力方面的歧視,讓學生更好的接受到教學知識。第三,教學過程中具有以多功能的競爭機制,能讓學生在不同層級中努力接受挑戰,并且能讓學生在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互幫互助的局面,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分層教學模式的缺點為課外活動不能被落實,可能導致教師不能對課內教學活動進行嚴格的把控,最終影響教學效果[1]。
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能為學生開展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是對教學模式變革的根本方式[2]。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能結合學生的個體情況,通過小組教學等方式開展分層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滿足學生學習之間產生的差異,也能讓不同的學生都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總的來說,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能堅持教學的根本原則,在充分掌握學生之間差異的基礎上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以新課程標準為基本前提,從實際生活出發,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一工作是凸顯學生主體性的根本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較大的意義。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興趣,是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專業技能進行培養的主要方式。分層教學模式是在小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能通過設置各種各樣教學任務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實現差異化教學。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模式能為學生創建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參與到學習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需要注重優秀學生,還需要對基礎較差的學生進行關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取到學習機會。教師在為學生開展教學任務的時候,也能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學生在分層次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中,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到教學任務中,循序漸進的提升自身的學習水平,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有積極的意義。
在分層教學方式下,能將學生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組,學生在參與到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提升自己的層次,就需要不斷努力。學生為了提升自己的層次,就需要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能力等[3]。學生做出的以上努力能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方式。
提問式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前對學生提出質疑,學生參與到思考的過程中就是融入到整個教學環境中的重要方式,能提升學生對于課程的參與度,也能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為此,教師在利用分層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首先就需要針對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例如:教師教授學生《跳躍》的時候,能先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知道青蛙怎么跳么?”學生積極回答,甚至還有開朗的學生直接進行跳躍。然后,教師再進行提問:“跳躍運動的正確姿勢以及注意事項是什么?”這時,教師能對學生的積極回答進行肯定與鼓勵,讓學生積極的表達自己的思想。這一環節是教師引導學生形成發散思維的過程,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還有利于讓教師對學生深入的認識。
小組討論是分層教學的重要方式。教師在課程開展之前需要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能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還能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促使學生進步。例如:當教師提出問題并給予學生一定的獨自思考時間 之后,能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學生通過思考。學生能在思考的過程中分析出跳躍運動的注意事項以及跳躍方式。教師在學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預,只能適當的對學生進行引導,主要以學生自主思考為主。當學生討論完畢之后,教師才能將正確答案進行公布,加深學生的印象,提升教學效果。學生分組討論的方式符合分層教學模式的原則,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方式。
在分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按照學生的知識接受程度以及學生的體育能力等將學生分成若干的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參與到練習中。教師通過為學生設置游戲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練習,提升學生的運動水平。同時,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的方式,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盡快的掌握動作的要領,提升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例如:教師能組織學生完成“小青蛙過河”的游戲,在地上繪制河流以及荷葉的圖案,讓學生扮演“小青蛙”在不同荷葉之間跳躍,最終完成過河任務。針對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教師能設置不同的跳躍路線,對跳躍的難度進行調整,學生也能通過過關的形式,逐漸提升跳躍難度,實現對學生運動水平的提升。
學生在小組交流以及小組合作訓練之后,就能進行小組綜合性評價。學生通過小組匯報的方式展示小組訓練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為提升小組綜合評價成績,就會努力參與訓練,實現對小組成績的提升。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形成頑強拼搏的精神,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訓練之中,還能培養學生能對團結意識,讓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另外,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還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跳躍理論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身體機能,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體魄,讓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總結匯報是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產生的主要環節,也就是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學整體過程進行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表現水平以及動作的掌握情況等進行分析并討論,最終對整個教學活動進行總結。學生還能通過小組評價、自我評價等方式對自己的表現有直觀的了解,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能對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分組練習情況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能提升分層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促使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教師還能對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總結,找到教學活動中的優點以及缺點,并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對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調整,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師能將在本節課中總結出的經驗應用到今后的教學生活中,為學生提供更加符合其發展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進步。
綜上所述,上文對小學體育分層教學模式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分層教學模式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對小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學習方式等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適合不同學生的差異性,還能促使小學生形成對教學活動的興趣,讓小學生全面發展。在開展這一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全面的認知,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并對學生進行分層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