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濤 前郭縣第二高級職業中學
隨著中職生發生心理疾病的風險幾率逐漸增大,越來越多的中職學校將心理教育教學視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同時展開了相關的課程教育,且創建了不同的對應策略。當下,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不穩定,很多中職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力量缺失,由于受到各種條件的影響,導致中職當前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有效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怎么有效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是目前中職學校需要思量的問題。只有以團隊輔導為導向,積極進行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團體心理輔導主要是采用專業的團體心理輔導策略進行的一種教育模式,以團體環境為背景,積極對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同時在教育過程中正確幫助受教育對象解決當前自身存在的壓力或疑惑[1]。展開團隊輔導模式主要是借助團隊輔導這一環境,教育和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對個體的觀察與學習,對自我有一個正確認知,同時及時調整自身習慣,以此改善并調節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最重要的是在這一教育活動中,根本在于幫助學生轉變自己的慣性思維以及相關的行為習慣,進而學習到更適合人際交往的模式,不斷提升自我認知程度、認同、自信感,以此緩解自身存在的壓力,進而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團隊輔導,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責任感以及歸屬感,加強其對國家、社會、學校等提出思想的認同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實施并展開團隊心理輔導,有利于幫助學生完成心理壓力疏導。改善團隊環境,更能促使學生個體在遇到不同問題和心理困難時,能夠獲得更多人的關懷和理解,同時還能實現自我觀察,積極學習身邊習慣好的同學,以此增強自我體驗能力。實施團隊心理輔導,可以讓學生意識到人際關系、尊重生命、自我價值等內容的重要性,并主動幫助他人,提升學生的在人際交往中的整體能力。
團體輔導模式的核心是團隊,輔導目的是將實現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團體輔導能夠有效改善中職學生心理各種不健康的因素,并積極幫助其形成健康且良好的心理品質,積極面對生活,且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有利于學生的學校生活,并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到的內容,全面促使學生健康發展。因此,中職院校在創設團體輔導課程時,要主動結合中職學生身心發展的特征,以及相關規律,在根據學生年齡和年級的不同,靈活設置適合各個年級段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程[2]。將學生的發展特征作為前提,比如針對中職一年級學生,學校就可以組織適應性團體輔導工作,以這一方式加速學生適應學校學習的速度,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且更快的融入集體生活,進而創建和諧且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班級學習中盡快形成歸屬感。針對二年級的學生,學校則可以展開一些與抗壓、交往、學習厭倦等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正確面對挫折,同時學會抗壓,積極樹立自信心,從而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發現生命中存在的美好,從而過生愉悅且健康的生活。在面對三年級學生時,學校就要組織與就業教育或者是創業教育相關的主題輔導活動,全面幫助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正確認知,主動接納自我,進一步發現自身存在的優勢,全面提升學生的基本素養以及職業規劃能力。
為了能夠保證團隊心理輔導活動目標的有效完成,就要全面掌握團隊輔導方案程序、團體組成以及咨詢計劃等這幾個方面的主要任務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在進行團隊輔導活動時,需要優先創設一個設計書,其中包含了團體性質、目標、規模以及相關活動,并記錄該活動的主要時間以及開展頻率,充分做好團隊活動等過程的相關準備工作,對團體輔導的整體框架和流程進行規劃,針對團隊輔導活動內容編制出更加詳細的過程,并結合每個進行活動的主題創設出相關的游戲。在完成團體輔導計劃書之后,就可以招募成員[3]。一般情況下,學校大體方向會選擇具有預防性和發展性的團體方案,在宣傳時,可以使用貼海報,發傳單或者是利用學校廣播的形式進行宣傳,從而實現團體輔導成員的招募。在成員過渡階段,有些成員可能會形成抗拒心理,進而產生矛盾心理,這就需要團隊領導者進一步加強對其的引導,積極鼓勵成員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全面幫助團體成員創建成熟且和諧的關系。
總而言之,中職生是其發展和學習的關鍵時期,更是其心理疾病的高發期。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并且在中職生中進行團體輔導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心理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其成長的良好氛圍。因此,加強對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也是保證學生健康成長的根基,因此各大中職學校都要積極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以此保證學生具備一個健康的身心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