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薇
(福建省漳平市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福建漳平 364400)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內容,也是直接影響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主要方面。同時,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外化,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以有效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教學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聽、說、讀、寫是最核心的內容。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培養學生這四項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可以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通常是先會讀,再會寫的。另外,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從閱讀活動產生的。只有大量的閱讀,才能引發學生寫作的欲望,也只有寫作才能抒發學生對閱讀作品的感想和體驗[1]。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是不可分割的,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通過閱讀能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進而在寫作時有話可寫。而寫作是閱讀的外化,學生通過閱讀產生的感想和體悟能通過寫作得到抒發,因此,訴諸筆端是大量閱讀的結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方法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讀促寫。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既要廣泛地讀,又要有深度地讀。學生涉獵廣泛、深入體會,甚至熟讀成誦,才能為寫作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首先,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反復的揣摩,就能體會到文章中遣詞造句的技巧,同時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摘錄文章中的佳詞妙句、精彩段落,并熟讀成誦,內化為自己的寫作素材,這樣能有效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另外,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還應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逐漸掌握文章布局及情感滲透的技巧,并在自己的寫作中有意識地進行模仿應用,這樣就能增強他們的寫作能力[2]。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內容,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實施多種形式的讀寫聯動的訓練活動。
首先,對優美語句進行仿寫。模仿是獨立創作的必經之路,因此,教師就可以在閱讀教學中,組織學生對重點或優美的語句進行仿寫。例如,在講授《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認識這一課中按季節順序描述景色的方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仿寫,用同樣的描寫順序描述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色。
其次,發揮合理想象進行補寫訓練。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采用了“留白”的描寫藝術,這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間。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應抓住這種教學時機,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維訓練,并進行補寫、續寫等訓練。例如,講授《小木偶的故事》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和想象,看小木偶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并鼓勵學生通過續寫的形式將自己的想象記錄下來。這種教學設計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也能使學生感到有話可寫。
再次,根據閱讀內容進行改寫訓練。改寫訓練也是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寫作能力訓練的有效形式,學生結合對文章的理解,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和情感,能將原本的文章進行精彩的改寫。例如,在講授《司馬光》一課時,文章篇幅雖然短小,卻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精彩的故事。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圍繞這篇文章進行改寫,學生對這種形式的寫作練習非常感興趣,分別從不同人物的角度進行了故事改寫,有些學生對其中人物的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也是細致入微,取得了很好的訓練效果。
最后,自我理解的再現,進行擴寫訓練。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課文中的段落敘述雖然簡單,但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思想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對這類段落進行閱讀時會有自己的理解與想象,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對這類段落的理解通過寫作的形式再現出來,這種擴寫的形式既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鍛煉,也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入理解。例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中就有這樣的段落:“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針對這個段落進行擴寫,并引導學生將當時父親的表情、體態及心理活動進行細致的描寫,從而使文中父親的堅毅形象更為突出地表現出來。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將自己的情感和理解經筆端展現得淋漓盡致,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單憑課堂45分鐘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地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這樣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閱讀量和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更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訓練,使課外閱讀與寫作訓練實現有機的整合,達到讀寫統一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一部分適合他們年齡及認知水平的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堅持閱讀,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觀后感的討論,這既有助于督促學生的課外閱讀,也有助于學生強化其語言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其次,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每天一篇日記的課后作業,對內容、篇幅、主題都沒有限制,主要是培養學生“我手寫我心”的寫作習慣。最后,教師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如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等形式定期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寫作經驗的交流,讀后感及寫作素材的分享等,教師還可以為學生發布一些關于閱讀、寫作的文章,使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得到有益的教育。
總之,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基本原則之一,對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科學的把握和積極的運用,進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