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順英
(寧夏中衛市第三小學 寧夏 中衛 755000)
“閱讀”和“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難點。在展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要科學地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正確地引導學生合理安排閱讀時間以及閱讀范圍,必要的時候也能要求學生對重點閱讀內容進行背誦以強化鞏固練習其閱讀能力,在閱讀任務結束后 教師也需要合理安排學生寫作的時間以及內容,及時地對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進行有效的強化練習。
我們都知道,藝術源于生活,且大多升華于生活。每篇優秀的文章背后都會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故事,通過一篇篇文章去了解生活,去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理應豐富學生的閱讀而不單單只局限于講解課本上的文章,題材新穎、內容豐富的文章往往更能引起學生對閱讀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有讀下去的欲望。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閱歷和生活經驗相對缺乏,以至于對語言的積累也相對較少。通過廣泛閱讀,培養學生積累一些優秀的句子,從而運用到自身的寫作上去。例如,在進行《爬山虎的腳》的教學中,作者葉圣陶先生通過連續仔細的觀察,不僅講述了爬山虎“腳”的顏色和樣子,以及怎樣“爬”等知識,還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這種藤本植物特有的生活習性。例如“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句話是極為細致的描寫,所以課堂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這種類型的句子進行仿寫,或者給他們布置任務,讓他們觀察生活中的細小事物,用各種細節描寫或者其他描寫方法來對它們進行觀察,以達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對優美字詞句積累的目的。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日常生活是非常豐富多彩的,要求學生每天都把自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鍛煉他們寫作能力的辦法。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記錄下自己的真情實感,同時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為其寫作課積累素材。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寫日記往往是被動的,他們往往把它當做一個學習任務去完成,記記流水賬來應付老師,記錄的內容也沒有傾注他們的想法和情感,致使寫日記失去了他原有的作用。所以,這就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課堂上增強他們的讀寫結合訓練,課下也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材料供他們閱讀,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以《“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的教學為例,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進行描寫,將父母親截然不同的兩種教育方式展現得淋漓盡致,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要求學生感受父愛與母愛的不同表達方式,并理解父母兩種不同評價中包含的愛。所以,在教學完成后,教師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以寫日記的方式來記錄自己父親與母親對自己愛的表現有何差異,以及這種差異表達愛的方式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何影響。這樣學生就會在這種記錄的瑣事之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達到教師的教學要求。
眾所周知,小孩子的想象力是難以預料的,而培養孩子想象力最好的階段就是小學時期。小學生是一個具有豐富想象力的主要群體,而在這個階段,教師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外,還需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學生充分的領會到語文課堂上樂趣。同時,當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時,教師應對其表示尊重,孩子的想象力是沒有邊界的,教師應該做的就是對其進行鼓勵,讓學生利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去不斷練習以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例如,在《風箏》這節課的教學中寫到“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文章結尾也沒有告訴我們,他們最終有沒有找到風箏。此時,可以給學生布置續寫課文的任務,讓他們充分發揮想象力,勇于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續寫這種模式的訓練,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對想象力,同時也能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輔相成的。所以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讀寫結合模式是最為普遍運用到教學模式之一。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明確的制定相應的讀寫結合教學目標,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讀寫訓練,以期完成最終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