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述琴 張掖育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成功的前提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某門課程感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合理地運用激趣藝術,激發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推動思想政治課程改革目標的實現,而且能夠促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的形成。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課教師,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處煹难詡魃斫毯腿烁聍攘Γ怯绊憣W生對教師形象認同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參照模仿的榜樣與理想追求的目標。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乃至其他課程的學習是否有興趣,通常有賴于對任課教師的認識。思想政治課教師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榜樣的力量,由此產生人格認同,并將其作為行為標桿和奮斗追求的目標,從而上升到“信其道,學其知”的自覺認同。
在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缺乏有效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佳。在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學應突出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注重與學生生活經驗和社會實踐的聯系,通過學生自主參與的、豐富多樣的活動,拓展其知識技能,完善其知識結構,豐富其生活經驗,促進他們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盡可能地創設適宜的教學情景,讓學生了解社會和他人,豐富學習體驗,增強教育效果。
在初中各門課程中,沒有哪一門課程的教學資源比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資源多。思想政治課程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自然的、社會的,校內的、校外的,顯性的、隱性的,書本上的、書本外的,生活中的、學習中的,等等,可以說,隨時隨處都有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資源。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能囿于教材知識體系的安排,而是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將教學延伸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讓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和社會實踐能力,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教師一旦樹立了這種教學觀念,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實踐則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也只有讓學生真正接受這種教學理念,他們才會時時處處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
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充分利用當地社會資源和校內資源等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等專題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政治課教學的目標。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要求,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目標體現。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是思維的導火索,是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是探索和創新的源頭。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經常誘導和啟發學生對他們已有的經驗和知識進行改造、重組、重新解釋,并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問,不斷發現尚未解決的問題。葉圣陶先生曾就此指出:“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p>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和思考,在質疑狀態下,各取所需,學生的興趣濃、求知欲強,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這對學習效率的提升具有明顯的作用。誠如金生鈜指出:“對自己的知識、習慣、道德持有疑問,對已有的知識、觀點、權威意見持有疑問,這是我們理性的表現,也是我們獲得進步的方式。質疑、檢驗、審思其實都是真理的朋友,是追求真理的表現?!庇捎诔踔袑W生在心理發育階段具有叛逆、好奇等心理特征,科學引導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培養他們的質疑探究精神和問題意識,對于他們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因此,教師一要構建心理安全區域,讓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提問;二要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會問、巧問;三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愛提問、善提問,并帶著問題去思考和探究。只有如此,才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