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瑩
(廣西梧州市都梅小學 廣西 梧州 543103)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當前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的數學科學素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素養,主要指的是學生通過接受的數學教育,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最終形成的數學技能、數學能力、品質與觀念的素養,具備數學學以致用的能力來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善于把數學中的概念結論和處理方法推廣應用于認識一切客觀事物。因此,教師應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善于運用適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對于無知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涉及到的有很多抽象的概念與理論知識,如果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學生很難獲得深刻的理解,容易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因此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把數學的教學搬回生活實踐上,并結合相關教具,幫助學生直觀地認識數學知識,把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還原到生活實踐中,便于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改變的授課方式,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出發,善于創設情景,把課堂搬到生活中,幫助學生正確地認知抽象難懂的數學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進行深刻的思考。比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三角形的真實教具,給學生作出展示,讓學生清楚直觀地看到三角形的外在特征,進而分析三角形相關理論知識中的框架原理,結合三角形教具,能夠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課堂導入環節非常重要,能夠起到開門見山的效果。趣味性強的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小學生們更加興致勃勃地跟著你的思維走。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拋棄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利用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更具主觀能動性。以蘇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下冊的“圖形與位置”這部分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不同物體運動的軌跡,或者通過微視頻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圖形在不同位置變化的動態畫面,利用多媒體的課堂導入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聽課精神狀態,并能幫助他們更加容易地理解相關的知識。然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相關的知識教學,學生就很容易掌握了圖形的方向與位置概念,能夠利用東、西、南、北描述物體的方向,并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所以,利用巧妙的課堂導入,能夠增強課堂的教學效果,讓學生通過課堂教育具備相關的數學素質。
受到應試教育的不同程度影響,很多的小學數學教師容易將學生的考試成績當做是教學任務的重點。應試教育的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但是與未來對于數學人才應該具備的數學思想與實際應用能力相差太遠。由此分析,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要樹立大數學觀,做到以人文本。首先,要樹立學生為本的學生觀,主要是給學生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具備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其次,要重視課程資源的拓展和挖掘,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進度,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與生活中的數學實現零距離接觸;第三,要將合作學習的方式引進來,利用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從中,讓學生取長補短,促進自身數學智力水平的提升。
數學教育的實施,不但要讓學生具備相關的數學計算與解題能力,還要重視數學知識在發生過程中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用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創造適宜的數學學習與互動的平臺,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數學問題,發展學生的數學問題感覺。在教學中將數學的思維方式滲透進去,將數學中的公式、概念與定理,讓學生在思考與實踐中總結出來。當然,教師要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培養他們的求異思維與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生自我探索的過程中,掌握了數學的思考方法,培養他們的數學觀。
綜上所述,數學素養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并樹立大數學的教學觀念,做到在生活中學數學理論,在探索中獲得數學理論知識,為他們將來的成才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