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森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盧集鎮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課堂出現小手林立,爭相發言的情況是經常見到的。課堂上,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各種學習方式,孩子們變得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于爭論。但當我們低下頭,透過林立的小手,便可以看到許多“安靜”的端坐在位子上的“忠實聽眾”,這些甘于當聽眾的“少數”就是“學困生”。
對學困生的理解,較普遍的解釋是:智力正常,但短時內表現為在正常的教學要求下,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對完成學習數學任務有一定的困難的學生。在大力實施均衡教育的今天,轉變數學“學困生”,讓他們轉化脫困樂學,既是擺在我們數學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后進生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環境中形成的。究其原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和家庭的原因,還有教育的失誤。客觀環境和人為因素使這些學生產生了心理障礙,其結果就是信心被吞噬,上進的意志被削弱。老師要在他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時候,仍然能滿懷信心和希望,善于發現學生未曾發現的才能,給予明確的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能學好功課,就會創造出幾乎連他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績來。
正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去喜歡他所教的課程,而不會由于喜歡一門課程而去喜歡一個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時常會遇到有的學生對很容易的題目也不會做的情況,特別是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說,我時刻告誡自己千萬要克服急躁情緒,不要流露出任何不耐煩,更不能挖苦,當然實在忍不住時,只好偷偷地作一下深呼吸。
我堅持用愛融化后進生的“心理防線”,在師生間架起一座情感交流橋梁,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充分挖掘其積極因素,但決不姑息、袒護其缺點。對后進生要嚴之有度,嚴中有別,對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要求,使他們跳一跳,摸得著,經過努力能逐步達到,在新的起點上,又提出高一點的要求,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1)預習是課堂學習準備階段,是一個良好開端,也是為聽課做好各種準備工作。所以,我要求全體學生都要在課后或課前做好每課的預習工作。
(2)聽講是學好功課的重中之重,我要求學生專心聽講,并把知識的重點、難點理順好,出現問題及時請教等。
(3)復習是對知識的吸收和記憶,我注重對學困生聽課的反饋,并及時掌握當堂的情況。
(4)練習是對知識的運用和掌握,我和好學生經常指導學困生的作業,要求他們多練習多思考,養成獨立思考、認真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4.1 向學困生開辟第二課堂。利用課余時間,把學困生組織起來,開展第二課堂教學、開設各種興趣活動小組,有效地進行補缺補差,提高學業成績,從而提升學困生學習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長期堅持開展第二課堂教學,轉化脫困效果明顯。
4.2 降低作業的難度,提高作業的正確率。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意識地降低作業的要求,讓他們完成一些簡易的題目。長期堅持,讓他們嘗到成功的喜悅,也知道自己是可以學好的。
要成功轉化脫困數學學困生,除了依靠教師的力量,還應努力挖掘各種有利因素,如充分發揮學生同伴、家庭等各種的作用,共同促進學困生的成長。在班上培訓幾名數學尖子生作為學習互助組的核心成員,讓班上所有同學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向他們請教和討論,并讓這些同學特別關照這些學困生,在需要時給與熱情的幫助。
“學困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因此轉化脫困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對此,教師要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總之,對后進生的轉化脫困,只有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才能轉化脫困。對后進生,我們必須施以愛心,期以耐心,持以恒心,理解并尊重他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后進生轉化脫困的成功。
在數學教學中,關注學困生,利用以上教學策略對于學困生的轉化脫困和大面積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均有極大的幫助。古人曰:“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只有時刻關注學困生,堅持不懈努力才能將其轉變成優生,學到必需的數學和有用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