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清
(福建省福州市閩清塔莊初級中學 福建 福州 350000)
在現今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學校將教學開展重點方向轉向教學模式創新方面上。更新教學方式的重點就是提升教學質量,并將各個學科可快速與實際生活進行融合。因此,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不僅能加速初中地理快速融入日常生活,還能幫助學生探索總結出更多的實踐經驗。同時教會給學生解決所遇問題的解答方案,促進學生將地理新知完全掌握。
生活化教學形式就是將地理知識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進行緊密關聯,并將傳統老舊地理課堂的枯燥乏味進行突破。將地理課堂變得生動有趣,為學生呈現最直觀的學習思路及方法。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地理課堂中應用的優勢在于,它可將老舊枯燥的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調整,增添地理知識的趣味性,為學生理解掌握新知提供便捷條件。因此,在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過程中教師需將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陌生感及厭煩感進行消除,引導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地理知識學習中。[1]生活化教學模式,不僅可降低學生的抵觸情緒,還可豐富地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在應用過程中教師還需逐步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更多地理相關材料,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為學生日后學習地理知識奠定基礎。
2.1 教學資源不足。如地理這門科目的教學資源出現不足的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無法將生活教學策略的真正意義進行展現。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應用地球儀、盆地模型等來為學生呈現直觀的視覺感悟。[2]如此類教學工具的缺失,學生僅通過課本知識內容及文字來理解地理知識。很容易將學生引入誤區,使得學生理解的地理知識過于片面化。久而久之會使得學生學習思維方式過于單一,在學習深奧難懂的地理知識時無法理解掌握。此時,教師就需要應用新型現代教學資源為學生呈現直觀且符合生活實際的實物模型。不僅方便學生的快速理解與掌握,還可將學生探索學習的思路進行調整。另外,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一直將學生的思想禁錮于課本知識內容中。并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和豐富,甚至還會影響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步伐。
2.2 教學方式老舊。目前,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方式還在沿用傳統老舊的教學模式進行新知講授,并未與時代發展步伐相統一。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講授,只是為學生能在地理考試在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并未將教授學生地理實踐應用知識放在首要位置,也未將地理知識融入進日常生活中。如教師不及時對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調整,會影響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出現此情況的根源是教師及家長都將應試教育的學習成績放在首要位置,認為只要考試成績優異就可將地理新知完全掌握與應用。如不及時對教師的教學方式進行更新調整,學生日后學習地理知識會受到嚴重阻礙。
3.1 積累生活資源,提升課堂效率。生活化教學策略是將實際生活資源與地理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后形成的教學模式。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地理知識與地理現象無處不在。比如鄉土資源中的土壤、水源等都可作為地理教學的資源素材。當教師在進行地理知識講解時,可將周圍環境變得生活化、情境化,這樣做不僅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還可保證教學目標的快速達成。此種生活化教學策略與傳統課本教學模式相比較后得出,在豐富地理教學資源趣味性的同時,還可拓寬學生汲取地理知識的視野。
例如,在學習《多變的天氣》這節知識時,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識別衛星云圖、常用天氣符號,并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并學會運用形象記憶識記地理知識,對學生地理創新思維能力進行增強。而后,通過學習引導學生養成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的情感。在進行新知講解前,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播放日常生活環境的視頻及圖片,為學生呈現直觀的視覺感受。讓學生在觀看中感悟到如果不注意保護生活環境,會對環境中的天氣造成多大的污染及破壞。而后,教師在逐步引入本節重點天氣相關的知識,了解氣候復雜及多變的情況。教師在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不同季節天氣都有何特點及不同,此時可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當學生將總結分析結果進行分享之后,教師在對探索結果進行補充總結。這樣不僅可加深學生掌握本節地理知識的印象,還可實現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就對生活資源進行記錄與積累是非常重要的。
3.2 應用生活化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地理教師在講解知識時不能一直采用同一種教學模式進行知識講授。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地理知識學習出現厭煩情緒,也無法集中注意力。而新型的生活化教學方式就可對學生抵觸情緒及注意力等情況,進行減弱和消除。在講授知識時,教師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識為例。這樣不僅便于學生快速理解,還能對學生積極性進行提升。同時在之前傳統課堂教學中會有學生背誦知識的時間,教師還可將此時間改為小組之間討論分享活動。這樣做不僅能加深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印象,還能獲取到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師還可將多媒體視頻引入到課堂中,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只讀、只看課本乏味的情況。為學生呈現直觀的視覺沖擊感受,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教師也可根據視頻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如何將地理知識與日常生活進行快速融合等。經過一系列的提問及解答,可便于學生快速理解掌握知識,實現本節教學新知的真正目的。因此,總結得出生活教學方式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3.3 增多課外活動,豐富生活化情境。在課堂中學生所學習的地理課本知識,其實就是豐富地理知識的濃縮載體。地理知識的形成本身就是來源于實際生活,因此教師需要將傳統課堂局限學生思維的模式進行突破。將地理這門科目與日常生活實際相融合,并經過總結調整為學生呈現出更多且豐富的課外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體會感悟,地理知識和自然生活的魅力。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實踐活動中,對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行有效激發,還能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進行提升。[4]當學生參與過實踐活動之后,不僅可對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增強,還可對地理信息記錄能力進行提升。
比如,教師在講解《大氣污染》這節知識時,教師可將本節知識作為一節課外實踐活動進行開展,帶領學生到校外了解調查導致大氣污染的根源是哪里,并將學生進行分組實時記錄污染數據。[5]當回到班內后,將每小組的記錄數據進行整理,并分析探索出污染源頭及應對措施。而后經過此次實踐活動,教師還可對學生生活教學情境及教學資源給與及時的查漏補缺。避免高效生活化教學環境發展受到阻礙,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地理知識的記錄片。這樣做不僅可開拓學生對地理世界的新認識,還能幫助學生快速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
3.4 強化學生實踐應用,提升應用能力。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地理知識的講解。還需將引導學生地理知識實踐應用能力方面進行細致講解分析,進而實現新課改三合一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實踐應用能力的鍛煉與提升,不單是為體現理論教學任務與目標,還可對學生綜合應用及應對解決問題等能力進行提高。就以教師經常為學生布置記錄生活地理知識為例,如遇到有趣的生活地理知識及了解到相關地理歷史知識進行及時的記錄與收集。并且教師還可利用課外活動時間,給與學生積累及收集的地理相關知識進行及時的補充講解。這樣做不僅可增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了解,還可為學生升入高年級學習地理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總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對教學目標及任務的完成是非常重要的。應用生活化方式進行地理新知講解,不僅可突破地理知識的枯燥乏味,還可豐富學生的實踐閱歷及經驗。而生活教學策略還可不斷對教師專業技能方面進行提升,增進教師與地理知識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