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先花
(陜西省安康市陽光學校 陜西 安康 725000)
先習得口語,后學書面語是語言形成和發展的一般規律。耳聾學生卻不同,由于聽覺受限,他們沒能適時形成口語,特別是處于欠發達地區,耳聾學生往往到學齡期才來特殊教育學校開始學習口語和書面語,形成口語和書面語同時學的局面,嚴重影響了耳聾學生語言的正常形成和發展。語言形成和發展的遲緩,又嚴重影響到耳聾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因為抽象思維活動要借助語言才能進行。因此耳聾學生思維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他們的思維活動帶有明顯的形象性。因此《聾校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6年版)》課程性質強調,聾校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使聾生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聾生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而且要發展聾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溝通能力,為聾生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社會環境和更好地生活、工作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所以筆者認為,只有在數學課堂上堅持不懈的發展耳聾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才更有利于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從而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抽象思維能力水平越高,對數學學習越有利,實現良性循環。
學生數學口語習得主要在課堂,耳聾學生上課是通過看話來理解教師的教學口語的。每節課,教師都要用口語組織教學活動,用口語講解例題,用口語提出問題,用口語進行互動等等。教師的這些教學口語能否被學生正確理解,會直接影響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進行,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聾校數學教師要認真練就教學口語基本功。努力做到以下幾點:(1)練就標準的普通話。(2)說話的口形要正確,稍微夸張一點。(3)說話時要面對全體學生,語速要適中,不能背對著學生。(4)語言完整、簡潔,內容正確,不能有殘缺、顛倒等病句,不要重復,不能變化無常。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準備好講些什么話,特別是新任數學教師,上課前可以對著鏡子自說自話,檢查是否到達上述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檢查教學口語的實際效果。對常用的教學用語要注意穩定,以利于學生形成熟練技能,到達交流溝通順暢。
3.1 幫助學生建立數學常用詞匯。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有意識的運用學具、圖片、多媒體等直觀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常用詞匯的含義,例如:一共、共有、多多少、少多少、增加、用去、運走、還有、剩下、比……多、比……少、平均、幾倍等等,要求學生不僅理解意思,還要會說、會用口語表述,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的數學詞匯量不斷豐富,語言不斷發展,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會越來越順暢,同時為中高年級獨立審題解題掃除文字障礙。
3.2 加強學生看話能力的培養。看話對耳聾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看話是理解口語的能力,看話能喚醒耳聾學生大腦進行聯想、綜合、判斷、推理等思維活動,這個過程就是耳聾學生對口語的理解過程。所以要培養學生看話的意識和習慣,當老師或同學說的時候要認真看(傾聽),看清楚說了些什么,適當的時候可以讓學生重復,以檢測學生看話的效果。
3.3 加強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說話是運用口語的能力。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鼓勵學生去說、去表達,激發學生說話的積極性。簡單的問題讓平時不善于發言的同學來回答,遇到有難度的問題啟發思維活躍的同學來表達,一般性問題讓同桌互相問答。每節課做到人人參與,生生都有機會運用口語。教師再適時點評,及時鼓勵,不斷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熱情。
3.4 加強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耳聾學生以目代耳,視覺成了他們學習的主要感覺器官。朗讀能使耳聾學生口語得到鍛煉,不斷提高他們掌握有聲語言的能力,通過有目的地眼看、心想、口讀,還可以促進記憶力的發展。因此在數學課堂中,我們一定不要忽視了讀的環節,而且要做到正確朗讀。①正確朗讀數字、數學常用詞匯、數學符號、運算符號。低年級可以運用詞語卡片的方式,反復認讀、識記、強化。②正確朗讀數學算式。例如:計算題10+1=?要求學生口算時不能只得出答案11,而應指導學生完整的說出“10加1等于11”。又如:45÷9,應讀作“45除以9”或“9除45”,當學生讀錯了時教師要及時加以糾正,適時評價。③重視讀題習慣的培養。不管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數學課堂上,當新授例題時,首先要指導學生去讀題,在讀中理解題意,進而去思考如何解答。在做課堂練習時也一樣,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形式,有齊聲朗讀、自讀、默讀等等。長此以往,耳聾學生不僅口語能力提升很快,當獨立應對作業的時候,他們就會養成讀題、思考的習慣。
總之,聾校數學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任重而道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聾校數學老師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使耳聾學生形成規范的表達習慣,提高數學口語表達能力,提升數學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