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尚智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石馬小學 江西 永豐 331500)
以學生為主體,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有的教學意識和教學素養。打造高效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數學打好基礎。本文從以學生為主體、優化教學模式、打造高效課堂這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1.1 營造氛圍。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在學習氛圍濃郁的環境下,也可以讓學生保持著一顆渴求知識的心。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打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
1.2 培養興趣。小學的數學學科要為將來學習數學打下堅實基礎,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加扎實牢固,興趣是關鍵。教師可以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產生興趣。在學生產生興趣的前提下,就可以對這門學科抱有更大的學習熱情,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會解決很多難題。教師可以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這些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小數乘小數”這個知識點時,可以讓學生理解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運用以前學習的基礎知識,先把小數擴大成整數;按整數乘法的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找到規律。
2.1 小組合作。小組合作是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對于一些難懂的知識點,學生也可以在交流的過程中得到解決,提高學習效率,在相互交流討論中交流經驗,摸索出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這也是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學習中的一個優勢。小組合作可以鍛煉學生們團結協作的意識,培養獨立自主的思考方式。學生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展開交流,解決難題。例如:在學習“運算定律和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課下預習運算定律的種類和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的準備成果,探討出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以及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運算定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便于討論之后的舉例學習。
2.2 實踐探究。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探究。在小學數學階段,不僅要學習一些數學的基礎知識,也要開展練習,練習動手實踐能力。讓知識變得活學活用,在學生手中得到更好的運用。如果把學習到的知識充分運用到實踐中去,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理論知識。通過不斷地拓展學習,實踐探究,然后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增加自信,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從心里愛上數學,在數學的海洋里遨游。例如: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實踐,運用剪拼、平移的方法,讓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一個長方形。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發現: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平行四邊形的高,長方形的面積等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最后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這個結論。
3.1 有效評價。教師對學生的有效評價,可以使課堂更加高效。如果在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是完成作業相比之前都有很大進步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及時的對他們進行有效評價,學生在獲得教師的激勵和鼓勵下,可以對數學抱有更大的學習激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在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的情況下,對學生產生的問題獲得的進步都要進行有效評價,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習的潛能,提高學習動力,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基礎。例如:小明在學習“位置”這一課時,總是掌握不好確定位置的方法,因此,在課下練習的過程中總是出錯。教師可以針對小明的這種情況私下找小明讓他關注注意觀察生活,通過身邊的實際物體來了解方位的作用,讓小明試著畫一下自己周圍物體的方位,學生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會逐漸摸索出判斷位置的方法。在下一次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經常提問小明,對位置加深認識,教師在課堂中對小明積極鼓勵和表揚可以讓他在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也會在學習知識上不斷的提高自己。
3.2 反思總結。教師在每一個教學階段都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果及時地反思總結。這樣才可以為下一次的高效課堂提供良好的理論基礎和教學實踐。教師也要在每一次學生的成績測評之后,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總結。這樣可以讓學生有一個清晰的自我認知,把握更好的學習方法,爭取在下一個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成績。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興趣,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我們相信,在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下,贏得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