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艷
(江蘇省邗江中學(集團)北區校維揚中學 江蘇 揚州 225100)
隨著新課標準的出臺,學生在數學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逐漸受到教師的重視,在教學領域中學生成為教師們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核心,促使教師開始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開展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的質量。在數學教學中利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教學,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具體的分組指導,讓學生分成一個個層次,從而實施不斷程度的教學,促進不同水平學生的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1 分層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初中數學課程中很多學生都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和復雜,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積極性,再加上一些學生知識基礎的薄弱,更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得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不足。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將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形成一個個不同的層次,這樣每一個學生就可以接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內容,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提高需要,讓學生可以依靠自己將學生任務完成,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1.2 分層教學法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數學課程中一般情況下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是不足的,很多時候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各種數學知識,而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教學進行學習和訓練,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與教師的溝通相對不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教師開展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就可以教師更加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能夠在分層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教育指導,師生之間可以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師生氛圍,促進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2.1 結合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對學生的分層教育。在初中數學課程中教導學生進行學習,就需要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每一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好,能夠更加快速地理解課堂知識,并進行利用,也有的學生沒有數學基礎薄弱,對各種數學知識的學習效率不高,在統一教學中只能拖累進度,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發展。而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就可以有效的適應學生的差異性特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對學生的分層教學,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進行總結分類,并能夠根據學生的要求實施合理的分層,一般情況下都是以優等生、中等生、學困生三個層次進行教學,讓學生進行學習,既可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又不會過于占用教師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2 根據課程教學要求,開展對內容的分層教育。在數學課程中教師實施分層教學法,教師就需要重視對教材的分析研究,根據數學課程的教學要求,開展對具體內容的分層教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需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內容進行教育指導,安排學生進行對具體知識的練習,實施合理的教學設計。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蘇科版小學數學課程中關于“有理數的減法”知識時,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學習相關的基礎加減法,然后進行對教學內容的分層,如對于一些基礎不足學生,教師就需要安排學生根據減法法則來做相關的運算習題。對于那些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就需要鼓勵學生進行多項式的減法運算,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算能力。對于非常優秀的學生,教師就可以更進一步,指導學生進行對各種生活化習題的運算,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3 根據學生學習效果,開展對評價的分層教育。在數學課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開展對學生的評價分層教學,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提高。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業、課堂回答進行不同的評價分析,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如對于一些學困生來說,教師就需要經常性的鼓勵和表揚,培養這些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而對于一些中等生,教師就需要切實的進行指導,不能總是關注學生的成績,而是需要對學生的不足進行詳細的指導幫助。對于一些優等生,教師就可以引入競爭機制,實施競爭性的評價,從而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推動學生的不斷學習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