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飛
(山東省海陽市第一中學 山東 海陽 265100)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擔任班主任,其中經歷過酸甜苦辣,但收獲的更多是幸福。班主任看似簡單,其實是很繁瑣的一項工作。真正做好班主任工作,確實需要花點心思來研究。
我們做班主任普遍有的共同的感覺是:怎么這一級學生素質這么差,和上一級沒法比。原因究竟出在哪?現階段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都有其優缺點。優點是有優越的物質條件,能得到充分的愛,教育條件較好;缺點是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任性、專橫、怯懦、至高至尊心理傾向、興趣廣泛但缺少恒心。面對這種情形,我覺得班主任工作必須與中國傳統式家庭教育接軌,盡量延續家庭父母的愛,然后我們必須有一種比過去任何時期都更強烈的責任心、事業心,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努力變換教育的方法。傳統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經常要求學生“不能干什么,如果干了,會怎么樣”。這種做法對于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矯正不良習慣固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現代教育意義上的班主任則不滿足于此,而是更著眼于發展,挖掘學生的潛能。一位哲學家說過“人類正是在不斷失敗中才不斷進步的”。新理念下的班主任不應把學生的失誤看得太重,而是與學生一起商討如何改進與發展。對學生不是簡單地訓斥與限制,而是鼓勵其發展與創造。
優秀的班干部具有的品質有:能自覺遵守紀律,善于自主學習,有為同學們服務的意識,為人正直,待人公正、友善,具備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的能力,對班級同學的團結起積極的促進作用。那如何選擇優秀的班干部呢?我認為:不要急于選拔班干部,因為班干部一旦確認,到后來發現其不能勝任時,再重新選擇,會造成班主任工作的被動以及影響同學們的心態。所以新接任一個班級時,我一定會先了解學生情況,而選拔班干部時就更需要了解哪些同學曾經擔任過什么樣的職務,同學、老師評價如何等,有了這手資料,選拔時方向就比較準確,可以少走些彎路。當然,情況不太了解的,就要靠我們在平常與學生的接觸中去分析、去發現哪些同學適合擔任班干部。班干部確認后,班主任要對班級管理體系作出規定,如何管理,誰負責什么都必須分清楚,決不能造成彼此職責不清,遇事互相扯皮的現象。
人管人管不住人,制度管人才能管好人。細化班級管理,是我們每一個班主任必須做的事,做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初涉班級管理工作,由于經驗尚淺,我們難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例如,我們的班級衛生保持情況不甚理想,常常出現班內紙屑散布、零食袋凌亂,桌椅擺放歪歪扭扭的現象,甚至是有時值日生還會忘記值日。為了進一步改善班級衛生狀況,我們將使班級衛生制度在規范化的前提下精細化,使每位學生都明確自身的責任。進而細分個人職責為管理責任和崗位責任,細化獎懲機制,對惡意逃避衛生責任的人給予懲罰的同時,強化正面榜樣的力量,樹立班級衛生標兵。細化班級室內外衛生區域,實現班內就近區片負責制,外環點面專項負責制。力求實現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建設一個良好的班風是每位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和教育的重要內容。在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一次主題鮮明且富有教育意義的班會對良好班風的形成能起到較好的輔助作用。主題班會是班主任根據學校工作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班集體對學生進行教育和開展工作的有效形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題班會的意義和作用:(1)使學生健康成長:班會是一個說出心里話的場所,讓學生把自己難解決的事,令自己苦惱的事寫成字條,班會課收集討論,班主任循循善誘,悉心指導,同學們幫助出點子。經過一段班會課,學生會變得活潑開朗,沉默的孩子也會多幾分歡笑。(2)使學生深受教育,一次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班會課往往會給學生們稚嫩的心靈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終生美好的回憶,起到課堂教學中難以起到的作用。(3)能提高學生對問題的認識能力。從教育意義上講,主題班會主要是使學生明確、統一和強化對某問題的認識。(4)能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由于學生在主題班會中是“主角”,所以學生的創造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都能得到極大提高學生的自我要求、自我完善、自我進取的精神就會不斷加強。(5)有利于良好班集體的建設。組織得當的主題班會,能產生凝聚力,起到促進班級學生團結的作用,同時由于師生共同參與,它能加深師生彼此了解,成為密切師生關系的紐帶。
主題班會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陣地,同時也是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重要場所。所以我認為主題班會課比其他形式的教育更為重要。
勤能補拙是我們班主任經常對學生講的一句話,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班主任,班主任需要責任心,但最主要的是努力勤奮、能吃得起苦,這是作為一名班主任的必備條件。因為學校的絕大多數管理工作,最終要通過班主任來落到實處,班主任的工作就是一個字:忙。
所以,要想把班級工作做好,必須舍得花時間。在日常事務中要做到“三勤”:即一是腿勤,必須經常到班,預備堅持到班站,課中常到班外看,自習課常到班內轉。二即嘴勤,即經常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堅持預備十分鐘每天都有話可說,班會更要滔滔不絕,要能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三是眼勤,就是要經常用眼去觀察班內的學生,用腦去思考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只有這樣,才能全面了解學生,了解班內的學習和生活情況,才會有話可說,才會有的放矢。另外,班主任還要勤于做記錄,我平時在口袋里總是裝有一個小小的“記事本”,當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看到班里有什么事,或什么人需要說,但時間又不合適,這個時候隨時記下來,就不會因事務繁忙而忘了。
作為一名班主任,都想盡可能的關注全班50多個學生,但分給每個學生的時間和關愛卻真的有限。對于學生的細微變化,有時難以察覺,讓我感到既內疚又很無奈。導師制實施后,我明顯感到這一制度帶來的改變,因為每名學生的背后都有一名導師在導引著他們的成長之路。在每月的班教會上,導師們共同關注“結對”的學生,想點子解難題,讓所有學生享受到均衡的關愛。我們班,在師生結對時,我總會考慮學生的偏科問題、性格差異等綜合因素,然后與學生商討。有不同意者可以提出來,以保證結對成功。一般來講,為保證每位老師有足夠時間全面關注學生成長,每名教師大概會均衡地分5-6名學生。就是這樣完全自主的選擇方式,讓孩子們找到了真正可信賴的傾聽者。我班王強同學偏科嚴重,英語老是趕不上。實施導師制后,他選擇了英語老師做導師,這讓他有了更多機會接觸導師。而英語老師也時常為他輔導,很快為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王強的英語成績突飛猛進。實行導師制后,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大,信心充足,目標明確,課堂效率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班級工作是瑣碎的、繁雜的,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心去交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多一點耐心、多一些關愛,就一定能把我們的學生培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