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加敏
(江蘇省昆山市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 江蘇 昆山 215300)
我國現代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可以濃縮為三句話,即“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陶行知教育理念主張教育應當與我們的實際生活進行緊密聯系,要做到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目標保持一致,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學習機會,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有效率,促進學生的綜合素養全面發展。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信息技術和大量的西方教育觀念進入到了我國的教育發展行列中,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這些教育理念仍然給無數教師帶來了啟發和幫助,并且將這些教育理念運用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中。
陶行知教育理念可以簡單概括為“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教學做合一”是打破我國初中體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最關鍵因素,它改善了目前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不符的問題,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實踐過程必須保持一致,再次突顯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生活即教育”強調了教學應當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這一思想,在初中體育教學中表現為增添更多的生活素材到課堂教學中去,有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培養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脫離原有的枯燥的、單一的教學方式,為初中體育教學增添更多的趣味性和新穎感,從而有效激發中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行是知之始”這一理念的主要思想是去實踐永遠比比紙上談兵要來的重要,主張在初中體育的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足的實踐學習機會,就像小馬過河一樣,這個動作能不能做到位、這個鍛煉任務能不能完成,最終還是需要學生自己去嘗試、努力。
所以,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作用,就是能夠打破初中體育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順應新課改教學政策中要求的“以生為本”的教育號召,使初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和教育內涵得到新的提升。因此,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十分重要。
2.1 對初中體育教學重視不夠。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應試教育的大環境影響,初中體育課程其實一直處于初中教育的邊緣地帶,絕大部分學校只有在需要進行體育測試之前的半年或者一年,才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在這之前體育課程一直被其他的文化課教師占據,對初中體育課程教學重視程度的不夠也導致體育器材的破舊和缺少,對教學效率的降低有著直接影響。
2.2 教學理念不符合時代發展。初中體育課程目前仍舊在延續傳統的教育理念,“師尊生卑”等錯誤的教學觀念在教師的心中根深蒂固,他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既沒有突顯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也認識不到給予學生充足自主學習、訓練空間的重要性。很多體育教師也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身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訓練,因此導致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有效率一直很低。
2.3 學生學習鍛煉的興趣不高。其實很多中學生不喜歡體育課、不喜歡鍛煉并不只是因為身體的勞累,而是因為體育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總是那幾種,千篇一律的學習感受使得中學生對體育課程有了一種很無聊的感受,因此即便在體育課堂上他們可以不受座位的拘束,但仍然有很多學生不喜歡體育課,體育鍛煉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高。
3.1 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因材施教”不僅是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重要思想,更是我國目前在新課改教學政策中對各學科作出的明確教學要求。中學生人數多、身體素質參差不齊,除去一些在身體上有著明顯缺陷的學生之外,其余每一名學生在不同體育項目中的表現也不相同。有的學生擅長籃球有的學生擅長足球,教師該如何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情況進行因材施教教學,才是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有效率的關鍵。
例如:在進行田徑運動教學的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先按照常規的教學步驟來提醒學生在田徑鍛煉中應當注意的事項,并且在起跑姿勢、擺臂幅度、跨步長短等細節的地方進行詳細示范,為學生接下來的田徑運動鍛煉打好基礎。在隨后的學生自由鍛煉中,教師仔細觀察每一名學生的鍛煉情況,讓適合短跑的學生、適合長跑的學生和適合沖刺跑的學生都能進行適合自己的訓練,開展因材施教教學,促進全體學生身體素質的綜合提升,同時也是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有效率的最佳途徑。
3.2 創新教學手法,激發學生的體育鍛煉學習興趣。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就是最好的老師”,這個道理放到初中體育教學中也同樣適用。初中體育教師在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學生體育學習鍛煉興趣降低的問題,通過課堂環境的布置、教學方案的完善、教學內容的豐富和對自己教學手法的創新來增添體育課堂的趣味性和新穎感,以此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鍛煉興趣,調動他們在體育鍛煉中的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進行足球教學的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錄制一些精彩的體育足球賽事片段,在課堂教學上播放給學生觀看。這些精彩的足球比賽集錦不僅能為接下來的足球教學創設一個生動的教學情景,更是能夠激發中學生進行足球鍛煉與學習的興趣,同時這種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也能給學生的體育學習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最大化的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提升教學效率的目的。
3.3 結合實際生活,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陶行知教育理念中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充分體現了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重要性,初中體育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深入滲透這一教育思想,設計新的教學方案來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拓展教學范圍,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長久的體育鍛煉習慣,保證學生擁有一個強健的體格,為學生的未來長久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健康基礎。
例如:當今社會中開展體育鍛煉的熱度越來越高,這既是因為現代社會中人群身體呈現“亞健康”的人數越來越多,也是得益于我們對進行健康生活的認識越來越全面。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組織像“籃球對抗賽”“足球表演賽”這樣的體育活動,邀請其余學校的學生和社會人士進行觀看,將這種健康的體育鍛煉理念擴散到社會生活中去,也有利于學生養成一個持久的體育鍛煉習慣。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既是順應新課改教學政策與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初中體育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最佳途徑。初中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在教學中運用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并對過去的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將陶行知教育理念深入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為學生創設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推動初中體育教育的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