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旭
【摘要】中小企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中間力量,不僅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同時也為完善市場經濟提供參考。然而中小企業一直受融資難等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不僅嚴重阻礙了其發展,也對國家經濟發展產生阻力。隨著“互聯網+”理念的推廣與應用,中小企業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有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正是基于中小企業融資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有效解決措施,希望能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的解決融資難問題。
【關鍵詞】融資 金融 企業 互聯網
長期以來,中小企業一直被融資難所困擾,不僅自身發展受限,市場經濟發展也受到很大的影響。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雖然幫助中小企業解決了部分融資難的問題,但依然未從根本處解決。值得慶幸的是,互聯網金融雖然未徹底解決融資難問題,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為其發展帶來更多的契機。
一、中小企業通過互聯網融資方式
1、提高信息準確性與可靠性
信息化是當代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主流趨勢之一。信息化不僅能為廣大中小企業發展帶來巨大的便利和參考,同時也為企業決策提供精準依據,提高企業決策準確度。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信息,準確處理數據不僅能幫助中小企業更好的控制融資風險,同時也能為其提供信貸參考。不僅如此,互聯網金融也彌補了傳統的金融模式信息無法完好匹配的缺陷,讓中小企業能得到更多的數據支持,提高其融資成功率。另外,互聯網金融也解決了當前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幫助金融機構全面評估中小企業,為其融資創造優良條件。
2、降低成本,提高融資成功率
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技術、云計算等有效實現資金供給與精準匹配,幫助中小企業節約成本,這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之一。其次,在互聯網金融的作用下,中小企業在辦理貸款業務之時會更加順利,手續也會更加簡捷,提高交易成功率的同時降低人力成本。
二、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分析
1、融資渠道單一,成本高。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雖然安全性高,但因為銀行等機構為了確保低風險會忽略中小企業需求,繼而減少對其支持。在此前提下,中小企業獲得貸款的幾率非常低,融資困難、短缺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不僅如此,作為市場交易行為,中小企業為了獲得融資不得不支付相應的費用,而這筆費用對于中小企業來講是比較大的,導致部分企業因為承擔不起而不得不放棄,最終可能因資金周轉不善而倒閉。
2、經營穩定性不足,信用等級低。中小企業的經營規模較小,缺乏長期發展的精準目標,生產技術和設備老舊落后,產品結構單一,科技含量低,經營場有所不穩定,這些都導致銀行在考核中小企業信用時會提高其風險度。再者中小企業不注重管理,制度不規范,財務有所混亂,抗風險能力低,還款能力不定,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銀行會通過提高貸款利率、加大抵押擔保等來減少風險。
3、信息不對稱,難以有效核實。中小企業的制度管理很多都是不完善,不透明的,因此金融機構難以對其進行有效了解,無法掌握其真實財務信息。而在相關監督部門督查之時,也無法提供真實有效的信息來證明自家的實力,這就導致金融機構在核實企業信息時出現很多難點,從而降低對企業的信任度。
4、資金安全性差。互聯網將貿易區域無線擴展,服務范圍也大大增加,不僅幫中小企業擴大選擇范圍,同時也為其貿易帶來更多的契機。然因為缺乏強有力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中小企業在獲得融資過程中必然會遇到風險危機,這些都會造成企業發展的不利。再加上近幾年來,P2P行業跑路、余額寶資金被盜等事件頻繁出現,致使中小企業對互聯網融資一事持觀望態度,不敢輕易下決定。
5、金融素養低,意識薄弱。在金融領域,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這是基本常識,然部分人群為了追求高收益、低風險,依然以僥幸心理去投資金融,導致嚴重后果出現。究其根本,金融素養偏低是導致整個金融行業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所在。由于素養不高、風險意識低,部分中小企業在進行互聯網融資之時,過分強調低風險、高收益,反而掉人不法分子的陷阱,遇到經濟危機。因此,想要真正推動金融行業健康發展,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好的融資渠道,就必須要提高從業人員的金融素養和風險意識,避免其因為僥幸心理而做出不理智行為。
6、服務范圍受限,難有效滿足融資需求。互聯網金融的數據必須要有大平臺的支持,但國內的大型電子企業極少,大部分都是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受制于資源和服務有限,難以從互聯網中獲得足夠的融資需求。再加上數據的可靠性低,轉型不成功的中小企業就會失去這個融資渠道,最終導致經營失敗。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最佳策略
1、完善法律法規、保證融資雙方利益。近些年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勢頭良好,給各企業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不少負面影響,比如跑路、倒閉、平臺不穩定等,這些事件不斷發生,導致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膽戰心驚。而這一切都與互聯網金融法律不健全、沒有配套法規和相應的監督制度有很大的關系。我國相關部門應該在現有法律基礎上,結合市場發展規津和中小企業發展實際情況,完善對電子商務平臺的信息登記、審核等程序,設立風險控制標準。同時,強化對互聯網平臺融資行為的監管,規范市場經濟行為。對于虛假隱瞞、操作違法的中小企業也要給予嚴厲懲處,保護融資雙方的共同利益。
2、改革融資模式,監控融資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管理電商平臺對解決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有很明顯的成效。現階段,互聯網融資模式多是由數個中小企業通過一家平臺建立聯保綜合體設立的,這種模式下企業同擔風險。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這種方式雖然好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若無法從根本處監管,很難真正解決融資困難問題。中小企業不僅要根據自身情況去尋找融資渠道,同時也要選擇風險偏好相似的企業,不要貪多,避免掉人經濟陷阱。電子商務平臺要將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加強監督管理;銀行機構要利用征信數據優勢,嚴格審核聯保企業信息,并對信息不對稱、有疑問的企業提出質疑,做好監控工作,降低風險損失。
3、建立信用評級系統,降低融資風險。互聯網融資最大風險之一就是信用風險,必須要采用專業手段和技術來解決。建立專業信用評級系統不僅能保障電商平臺有效運行,同時也能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良好助力。最重要的是,合法、有效的征信系統還能幫金融機構解決信息核實不對稱問題,降低互聯網金融融資過程中產生的網璉乏。
4、提高企業管理素質,強化互聯網金融意識。“互聯網+”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中小企業必須要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提高互聯網金融認知,提高自家企業網絡化、平臺化發展速度。同時,中小企業必須要努力提高自家企業的信用等級,主動參與到合適的融資活動中,這樣才能在互聯網金融活動中獲得更好的生存條件。中小企業管理人員也要加強對自身管理素養的提升,完善財務系統,健全經濟機制,加強風控能力,誠信經營,這樣才能借助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解決融資難問題。通過分析利用大數據,深入挖掘并整理出對中小企業發展有利的數據,完成發展精準定位,這種創新模式不僅能幫助企業更好的利用大數據,同時也能為企業制定符合其實際發展情況的投資策略,幫助中小企業規避融資風險。中小企業還要創新服務產品和形式,精簡服務流程,減少成本支出,以精準化營銷來吸引客戶。
6、政府力口大扶持和保護中小企業力度
6.1 加大扶持中小企業力度。政府要積極引導中小企業良性發展,幫助其擴展規模,鼓勵其在產品科研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產品更新速度。另外,政府相關部門還要在已有業務范圍內,根據已有政策大力扶持前景好、效益不錯的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樹立希望旗幟,讓他們更有信心且安心發展。
6.2 加大保護中小企業力度。以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設定便利與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鼓勵社會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有償服務。通過設立扶持資金,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通過制定扶持計劃,利用政府財政委托銀行發放專項貸款,建立有效的風控基金,加強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之間的聯系和信任度。
結束語
互聯網金融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有很好的成效。國家在大力推廣互聯網金融之時,一定要注重對中小企業的保護,確保其能快速解決融資難問題,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獲得優勢,這樣才能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更多的機遇。另外,中小企業也要抓住良機,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和水平,利用互聯網金融優勢擴展自家經營,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海燕,宋夢曉,劉海婷,楊蕾.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策略初探[J].上海商業,2019(08):53-54.
[2]耿聰.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9(05):265-266.
[3]王莉,宋立溫.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山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23):46-48.
[4]劉玉華.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淺析[J].時代金融,2018(32):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