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不斷增長,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數量也在悄然增長,為了切實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各類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創新工作路徑上不斷尋求突破。
【關鍵詞】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 創新工作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高職院校在校生數量不斷增長,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數量也在悄然增長,尤其是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更容易產生心理困惑和心理陰影,這是因為高職生承擔了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問題更為錯綜發雜,這就需要學校及社會更多的關注。為了切實解決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各類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教育工作路徑上不斷尋求創新。
一、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隨著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社會的需求也日漸增多。所以高職院校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還要更加全面的提升學生們的身心素養,只有這樣學生們在日后步人社會才能夠擁有更加積極的態度和心理素質面對工作、學習以及生活。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們,時時刻刻謹記和遵守一種健康的教育模式。在原有的心理教育模式上,不斷的推陳出新,不斷的用更加新穎的教育模式引導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以確保大學生們在剛步入社會工作時,能夠保證其自身的健康發展,更加能夠為我們國家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路徑探索方式
1.樹立大學生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學生的主要學習和獲取信息的途徑就是通過課堂,所以各高職院校除了不斷創新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還應該在學生的課堂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內容。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為必修課,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直接搬上講臺。通過這樣一種模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從而為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
2.改進目標取向偏離的做法,整合理念模糊的改進方法。
對于調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及時的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變化做出疏導,防止學生出現過激的行為,在問題發生之前做好預防,才能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對于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想要做出更大的創新研究,就要把我國現有的理論和實例進行整合,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只有在整合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才能夠更好的推動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圍。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積極建設校園文化活動,鼓勵和引導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倡導大家關注貧困學生弱勢群體,并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同時,開展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提供釋放內心激情、展示天賦和愛好的機會。例如運動會、書法繪畫大賽、辯論賽、文藝聯歡舉辦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周、心理藝術影片展播、心理漫畫展組織學生外出實習活動、進行心理藝術系列匯演等,進而促進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和諧發展,強化他們的自覺參與意識,使得心理健康意識更加深入學生人心,更好的營造大學校園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氛圍。
4.組建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組建是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各類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專、兼、聘等多種形式J組建一支以少數精干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的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團隊。例如一年一次,由專職心理健康教育輔導教師對全體輔導員、班主任進行為期幾天的培訓,以提高對整個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5.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相結合的輔導
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多樣的工作,必須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優勢資源整合起來,綜合挖掘和發揮心理健康教育的育人效益。各類高職院校應該注重預防,這樣學生危機事件就有可能不會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也會得到及時順利地解決。例如新生心理狀況測試,在校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卷調查,以及每學期學生危機心理排查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高度復雜的課題,而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想解決這項重大課題,需要各類高校全體教職員工的參與,需要全體家長的配合,更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解決目前高職生心理健康存在的一些問題,促使高職生的精神健康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大學生是我們國家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他們決定了我們國家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速度。只有真正的注重學生的教育,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夠讓學生初人社會就取得良好的成就,從而更好的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建設貢獻力量,這對于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真正的從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上做出創新和研究,就要從根本解決問題,從教育模式上下手,做到時時刻刻抓教育、時時刻刻重心理,只有這樣,高職院校的大學生才會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唐小桃.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思考[J].山西青年,2017(21):99-100.
[2]李剛.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間的關系思考[J].戲劇之家,2016(16):226.
[3]劉凡香.基于素質教育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亞太教育,2616(3):240.
[4]呂鴻雁.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市場,2016(24):28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