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蓉 李明澤 張海瑞
【摘要】在線教育以其靈活的形式,豐富的資源迅速走入千萬家庭。本文從我國在線教育發展現狀開始,通過對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比較,論述了兩者融合促進的新型發展關系。
【關鍵詞】在線教育 傳統教育 互聯網+教育
2020年初,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受到疫情影響,寒假延長,在教育部“利用網絡平臺,停課不停學”的感召下,網課迅速填補了學校教育和各種線下教育機構留下的空白。進入3月疫情全球蔓延,疫情之下,各國校園關閉,全球預計約有3億學生被迫停課,同時,不少國家也紛紛效仿,開始以線上遠程教育的方式上課,一時間,在線教育取代傳統教育的呼聲越來越大。
一、我國在線教育發展及現狀分析
早在2010年,教育部就將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中,2011-2013年成立“教育部信息化領導小組”,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戰略部署的意見和方案不斷深化細化,2018年更是確定了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號召學校、師生提升信息素養,構建“互聯網+教育”平臺,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服務和教育治理新模式。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短短幾年時間,在線教育模式已經逐步發展成熟,有平臺模式、網校模式、在線編程/實驗模式、1對1模式、公開課MOOC模式等等,教學形式有直播、錄播、文檔十音頻解讀、題庫等等。部分模式依托線下教育品牌及實體,從線下教育機構吸引學習者進入在線課程;部分模式依賴于平臺,由明星教師、自媒體提供課程內容,吸引學習者學習;公開課MOOC模式則是將全球頂尖院校的課程打破時空地域壁壘,共享給每一位學習者。在這些不同模式的在線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是課程內容的生產者,有專門的企業為在線教育提供在線教育平臺、在線教育工具及技術服務,教育監管部門也緊跟在線教育發展情況不斷增強教育行業的監管力度。
可以看出無論是教育發展指導政策,還是在線教育發展現狀,在線教育都是教育發展改革的新方向、新陣地。這是否能夠說明在線教育能夠完全取代傳統教育呢?
二、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的比較
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打破了空間、時間、地域的束縛,最近的“名校同步課”更是聚集了名校名師的龐大教育資源,打破了校園圍墻,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讓廣大學生享受了最強師資水平提供的學習資源,也為各位老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提供了平臺。在線教育似乎已經實現了教育資源利用的最大化,解決了長久以來的教育公平問題。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線教育依賴于網絡、硬件設備、學習環境以及家長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各種新聞報道中也頻頻報道由于缺少網絡環境或網絡條件差,缺少電腦、手機、打印機等硬件設備,學生與家長不會操作使用相關硬件設備和軟件工具而導致錯過網課直播,教學資料和作業全靠手抄,找不到教學資源等等報道,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理想和教育現實的差別。同時也有不少參與教學直播的老師提出疑問,在線講課時,終端設備背后的學生真的在認真聽課嗎?是否跟上了課程講授進度,是否每個知識點都明白了?
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最大區別在于,傳統教育以教師講授為主,強調“教”,學生的“學”是通過嚴明的課堂紀律約束、全方位即時交互和不間斷的教學反饋來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的。它有嚴格的紀律要求、課堂管控方案、實時交互反饋系統及時間、空間、地域限制,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把控更加清晰準確,這對教學的連貫性、系統性都有非常重要的支撐作用。
而在線教育以學生學習為主,強調“學”,在網絡平臺和師資力量的結合下,教育資源已經逐步實現最大化,以學為主的在線教育更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在線教育的學習動力機制研究也是特別迫切。由于學習群體范圍廣、差異大,在線學習的內容個性化,形式也更加靈活,這也為在線教學互動、教學管理帶來了挑戰,互動能否實時?缺少教學管理的網上互動是否是對教學有益的良性互動?學習者的學習效果如何評價?碎片化的知識,碎片化的學習是否會導致學習者斷章取義,缺少融會貫通對整體宏觀的把握呢?等等這些問題不斷涌現,困擾著教學雙方。
三、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的關系及展望
其實,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并不是對立的兩個事物,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是融合互補的關系。在線教育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在線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專業技能教育和終身教育,參與的對象有強烈的學習需求和非常明確的學習目標,將學習需求轉化建立強大的學習驅動力,通過在線教育的教學自動評價,形成“目標一執行一反饋”系統,并不斷刺激學習動機,培養提高個人學習主動性,以更加靈活的利用時間提高個人自身知識儲備,提高適應社會崗位需求能力。另一方面,在線教育應大力發展公開課MOOC模式平臺建設,聯合線下教育各位名校名師,分享知識、分享經驗。傳統教育應發揮其在知識系統教授、全方位真實交互、嚴明紀律道德約束方面的優勢,創造良好線下實體教育環境,在真實的教學活動中,教育者言傳身教,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學者之間加強交流,營造良好共同學習環境,同時嚴明的課堂紀律和交流中的道德約束,可以幫助學習者形成秩序觀念,知敬畏,存戒懼,提高人文修養和德性素養。
未來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及AI技術的發展成熟,都將會對教育模式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教育者和學習者都應當對不同教育模式理性認識,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融合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習效益,終身成長。
結束語: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互相促進,教學相長。積極融合在線教育與傳統教育就是要教學雙方緊跟科學技術、教學理論新發展,探索創新信息時代教育服務新模式,滿足人們日益擴大的學習需求,真正實現教育強國的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梁林梅..美國高校在線教育:現狀、阻礙、動因與啟示——基于斯隆聯盟十二年調查報告的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6
[2]謝幼如.以MOOC為代表的在線教育教與學模式的理論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院,2016
[3]譚煒麟,路素青.高等教育理論綜合[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