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博
【摘要】全面分析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即是加強學生就業能力的基礎,同時也是提升大學生就業效率與高校就業工作的重要的路徑。本文主要分析的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與對策,在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框架下,需要重視培養大學生們的就業能力,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工作。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能力 結構維度 分析
大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找到適合的工作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重視,而大學生就業難與就業能力不足是兩種問題,不可相提并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問題的不斷出現,與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生就業市場供求不符產生的結構性現象有著一定的關系。當前,想要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需要全面明確就業能力結構維度,下面就這一問題進行闡述。
一、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的觀念
針對于大學生就業能力來講,國內外學者都有著不同的解釋,所以,其結構維度也會有的不同的解釋與觀點。國外將大學生就業能力定義為以下幾種:具有出色的人際關系;能夠掌握科學知識;敏銳的洞察能力和廣闊的視野等。另外,相關學者認為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為:職業的識別、環境的適應能力以及人力與社會資本等。
基于國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解讀來講,國內學者有著不同的見解,在我國知名學者鄭曉明發布《就業能力論》文章以后,我國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分析與結構維度分析逐漸增多,其觀點為:大學生就業能力主要就是實踐操作能力、專業能力、求職技能以及差異性能力等。而就業能力的結構維度主要就是思維能力、適應能力、自主性、實踐操作性以及應用性等。這些都是較為權威的理論建設,另外,針對于問題也有相應的理論,例如溝通技能、團隊合作技能以及的專業能力等等。
二、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的構建對策
、建立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的基本要求
首先就是通用技能與專業技能的平衡。就業能力是與職業相關的能力,而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就是大學生未來就業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通用技能是向潛在雇主展現專業技能并獲得的就業部署,也是使用自己人力資本能力與素質的融合,兩者都有著相輔相成的作用。具備通用技能而人力資本專業知識儲備不足,這樣的通用技能毫無意義。另外,如果只具備專業知識,但通用技能不足也不能勝任工作要求。所以說,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中的通用技能與專業知識必須要同時具備。
其次為個人與環境因素的交互。大學生就業能力考慮外部環境因素是國外的研究的理論,其不僅彌補了將就業能力視為一種絕對能力的缺陷,同時也將外部經濟與勞動市場條件以及雇主需求變化點呢過多項因素融入到了影響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維度中,凸顯除了就業能力應對外部變化的適應性,在體現就業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與外部環境產生交互作用。但是我國學者對這一內涵的表現并不明顯,部分人認為,就業能力不僅是相對能力,也是一種絕對能力。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體系轉型與社會轉型的怪介段,大學生就業門檻也在逐漸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不足的問題會隨著職業需求特點和發展變化而出現,并不是能力的不足。所以,在考察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維度的過程中,需要依照當前社會環境與大學生應對環境變化的潛在能力中進行體現。
2、提升高等院校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
高等院校是提斤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陣地。而學生們的就業能力是經過學習和培訓逐漸積累形成的,主要包括學生從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整個教學階段。而大學是學生從學校轉向社會的最后一個階段,同時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其教育體系可以借助系統且專業的教育來培養大學生們的綜合能力,進而為社會和國家培養高層次、高質量的人才。所以說高等院校是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的主陣地,高校的教育理念與教學目標都直接關系到學生就業能力的高低與其被社會認可的程度。高等院校需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積極探索多種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其一高校需要加強就業能力理念的開發,在遵循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背景下,區分在校生與應屆畢業生的能力要求,然后構建開發層次性的發展計劃,進一步做到整體培養與階段性開發的目標融合,進而提升大學生們的就業能力;其二將就業能力融入到教學課程體系中,然后改革當前只在畢業之前進行就業教育與培訓的現狀,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彌補貼附式的就業指導,同時還可以提升就業能力開發的完整性與持久性;其三需要加強高等院校與企業以及組織的合作,建立校企長期、互動且有效的聯動機制,這樣的方式可以及時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實際需求與職位特點,進一步掌握企業對大學生就業工作情況的評估與要求,進而使高校調整與健全培養目標與就業能力的培養計劃;其四加強體驗式學習模式,積極鼓勵的社會實踐與見習活動,將教學實習與志愿者工作以及社會調查等融入到教學體系中,這樣的方式可以加強大學生工作經歷與積累經驗,在實踐中提升大學生們的就業能力;其五需要重視教師結構與質量上的改革與探索,全面改善教師經驗缺乏以及動手能力較差的現狀,發揮出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讓教師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帶動學生,進而提升大學生們的綜合能力。
結束語:結合全文,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們的就業壓力正在不斷增加,其就業能力結構維度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大學生就業能力已經成為社會群眾所關注的重點,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逐漸成為重點民生問題。在過程中,需要從多個途徑來提升大學生們的就業能力,如校需要加強就業能力理念的開發、加強高等院校與企業以及組織的合作等等,這樣的方式對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牛欣欣,洪成文。地方高校大學生通用就業能力結構及水平研究——基于山東省四所高校的調查分析[J].當代教育科學,2018(12):81-86.
[2]吳佳凡.貧困大學生內在就業競爭力探析——基于結構方程模型方法[J].莆田學院學報,2018,v.25;No.116(03):105-109.
[3]吳國鋒,李梅,楊麗君,et al.HR從業人員初次就業能力素質模型研究——基于無邊界職業生涯的視域[J].人力資源管理,2017(3):168-169.
[4]秦峰,尹小勇.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軟實力構成要素及培養策略——以九江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No.405(1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