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明 王文希
關鍵詞:中職學校;班級特色文化;途徑;方法
一個有凝聚力的國家必是一個文化底蘊深厚的國家,一個有競爭力的企業必是一個文化內涵優秀的企業,一個有發展力的班級必是一個文化氛圍濃厚的班級。班級文化建設既是一種文化氛圍的創建,又是對教育者心靈的塑造。班級文化作為一種隱性教育力量,它能使班級內部形成獨特的思想和行為準則,體現班級獨特的精神風貌,是班級的靈魂所在。優秀的班級文化不僅能夠提高整個班級的凝聚力,而且能以其特有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促使中職生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是筆者依據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在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途徑和方法上的一些總結。
一、率先垂范,引領班級文化的傳承發展
班主任就是學生的一面鏡子,班主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具有導向作用。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班主任是學生心中的榜樣,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建設者,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做為一名班主任,應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中對自己嚴格要求,不遲到、不早退,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時刻保持對教育事業的敬仰與虔誠,用一種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去尊重自己的職業,踐行自己的使命。在生活中,班主任也要事必躬親、以身作則、積極進取。例如,彎下腰去撿起地上的廢紙,走過去倒掉班內的垃圾,積極救助貧困的學生等。教師高尚的品格和思想必將被學生在日常生活效仿與傳遞,也一定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定格與升華。班主任要用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去告訴學生,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讓學生看到真、善、美,影響他們、帶動他們走向未來。班主任這種無言的思想會在默默行動中得到表述,并以班集體為介質在學生中得到很好的傳遞。
二、有的放矢,塑造班級文化核心價值觀
調查發現,中職學校的學生把大量的時間用到玩手機、看小說、談戀愛等上面,普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缺乏學習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在社會中經常受到家長的埋怨、教師的指責和同學的歧視,這導致他們長期處于在一種沒有理想和追求的頹喪、抑郁狀態。有些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注意教學知識的適宜化、教學方式的多樣化,缺乏專業興趣的引導,從而抑制了學生的多元化發展。學生體驗不到生活的樂趣與成功的喜悅。因此,中職學校班級文化應該側重于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讓他們找到生活的樂趣、追求的方向,不斷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讓他們在某一個點上看到自己的希望并努力追求。班主任在班級核心價值觀的塑造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通過賞識教育,充分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中職學校的學生在經過三年的技能學習后,將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因此,班級文化建設要以就業為導向,結合專業特點,滲透行業文化,確定班級的奮斗方向,并圍繞奮斗方向制定班級發展計劃。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班主任可積極引入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將5S管理、日清日高管理理念、過程管理、檢討程序和團隊精神等一些先進的管理模式或理念、文化運用到平時的班級管理中,真正讓學生做到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堅持過程、定期檢討,全面、健康、持續地發展。
三、用心設計,建設鮮明的班級物質文化
把教育意向、教育目標等通過具體物化的班級環境設計和布置充分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教育人、培養人和熏陶人的目的,這就是建設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物質文化建設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環境布置,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直接體現了班級的精神面貌,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其情操,還可以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通過對班級物質文化的布置,營造一種教育和學習相融合的育人環境,這既能增添學生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養成良好文明的行為習慣,培養其正確審美觀和價值觀。
首先,維持整潔有序、窗明幾凈的教室環境是基本要求。班主任要對班級的各項衛生工作進行定崗定員、AB崗和輪崗制度的設計,做好各個環節的細節安排和項目標準的界定。如,學生的水杯、書本、桌椅等統一擺放在規定的位置;對所有的勞動任務進行標簽管理,做到標準清楚、責任明確。教師可參考并重塑企業中整理、清潔、素養、節約、安全的“5S管理”,在學校生活中培養學生的企業理念與行為意識。
其次,要對標語內容進行認真思考、選擇、創新與發展,既要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又要突出體現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和現代社會的企業思想。讓每一面墻壁變成思想傳承的陣地、文化傳播的橋梁、學生行為的航標;健全班徽、班號、班訓、班歌、班級誓詞、班級目標等班級文化,并把這些作為全班學生的思想準則。
第三,建立360度全方位發展臺賬,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教育以人為本,就是在教育中發現人的價值,挖掘人的價值,發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個性。可在班級中積極開辟學習標兵、內務標兵、實訓標兵、技能標兵、創業標兵、社團標兵以及才藝之星、文明之星、管理之星、創新之星等特色表彰欄目;設計特殊貢獻光榮榜,對為班級做出特殊貢獻的同學進行表揚。通過這些榮譽評選,學生的組織能力、思考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將得到很大提升,而在此過程中產生的獨有的榮譽感、幸福感與獲得感,又讓班級的歸屬感與凝聚力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第四,精心布置,美化環境。老師可以在教室擺放一些綠植,如吊籃等;通過安排學生對這些植物進行照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在班級開設一個圖書角,讓學生把自己喜愛的圖書貢獻出來,實現資源共享,特別是經典的、勵志的、專業的書籍和期刊,使同學們在課余時間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更有利于提升其人文素養和專業素養。
四、精細化常規,制定適宜的班級制度文化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集體要維護自己的統一,必須有一定的行為準則與判斷標準。學生既是接受管理的客體,又是進行管理的主體,只有學生高度自治并積極參與班級管理,才能達到管理的最佳效果。為此,要把各項班級量化考評項目分配到人,且要有嚴格的標準和通過努力就可以實現的奮斗目標。
首先,要建立健全班級規章制度。制度是一種行為準則,一套適宜、完整、細致的班級制度是打造優秀班級文化的有力保障。在班級管理中,要根據班級量化考評項目,結合班級實際情況,在全體學生的參與下,制訂合理且可行的條例與規定,如班級公約、課堂常規、衛生制度、考勤制度、課堂紀律制度、評優制度等,制定班級一日精細化常規和班級一周精細化常規。引導和規范全體學生的日常道德和學習等行為習慣,為實現學生自主管理搭好平臺,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逐漸使他們形成就業必備的規則意識、行為規范、敬業和合作精神等優秀的職業素養。
其次,落實好規章制度執行情況。一個制度制定出來被認同后就要強化落實情況。通過定期檢查評比,營造出鼓勵學生自覺執行規章制度的氛圍,這樣做既可以強化制度的落實,又能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班級一日精細化常規明確了從早晨5點50分開始到晚上9點30分晚自習結束的所有班委的工作崗位、工作職責及工作要求,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生活流程及標準。它要求每天由一名班委在班級日志上對每一位同學的情況進行記錄、評價并進行每日總結,每周周日舉行班務例會時,由各項目班委輪流對上一周班級的情況進行小結,提出亮點,點出問題,探討解決的辦法,并制定下一周的工作重心及工作計劃安排,然后,班主任進行引導、點撥、建議、補充,提出期望與要求,對下周的工作進行部署安排。
五、創新發展,打造奮進的班級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建設是班級的靈魂所在。筆者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后,常常把“狼性精神、紅杉樹精神、螞蟻精神、駱駝精神”選為班級的核心精神,進一步引申出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守拙精神和工匠精神,以此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學生的內驅力,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筆者曾在課下和學生一起探討確立班級的奮斗目標:“創最好的班級,做最好的自己”;擬定班級口號:“忠于祖國、擔當責任、創造榮譽、熱愛生命”;設計七星班徽:以兩個富有沖擊力的同向右上前方的綠色三角形為,彰顯班級積極向上、奮勇向前的搏擊精神,綠色代表春天的顏色,它象征著生命和健康,代表著活力和生機,同時,班徽又隱含天人合一的思想。《千字文》里的前幾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這里邊的秋收冬藏,教育我們要在合適的時間,積極做好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體現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三角形下方與右側是七顆紅色同心向上的小星星,寓意生命如同太空之星辰光亮閃爍,同心方可行遠。紅色是夏天的顏色,它象征著烈火和陽光,代表著青年學生所具有的熱情和奔放。在確定了獨特的班級精神文化后,全班同學以此為核心設計了獨具特色的班旗、班服、班歌。優秀的班級文化改變了班級學生的狀態,學生開始變得明朗、積極和自信,班級中開始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無形力量。同時,讓學生堅持每天早上6點齊呼班號、集體宣誓,預備鈴響后喊班訓、唱班歌;堅持每日一句班主任寄語、一名學生負責點亮思想明燈;每日進行晨會,每周更換一次黑板報。以此建立起了一個良好的班級文化環境,激發學生的內驅力。
六、活動深化,形成內化的班級行為
班級行為文化的建設,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健康的文化活動,對班級學生行為起到指向性的作用,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和發展,進而達到品德的內化,形成真實持久的個人素質。
班主任可利用班會,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更新他們的思想。每一節班會,筆者都會精心準備一些材料,通過播放感恩勵志短片、講哲理小故事、學習偉人事跡、聽勵志歌曲、背名言警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從內心深處去感受愛,感受理想,喚醒他們的夢想、更新他們的思想,從而讓他們學會更好地熱愛生活。積極開展主題班會活動,例如,“親吻生命,讓快樂飛翔”“我的理想”“好習慣自己養”“我的時間我做主”“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等各種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凈化了學生思想,陶冶了學生情操,提高了學生素養。
其次,充分利用國旗下的演講教育學生。根據每一次國旗下演講的內容,讓學生去思考、去討論、去審視自己,從而改變自己,并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則要及時批閱并與學生書面溝通,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積極探索上午課前十五分鐘的成長感悟課堂,下午課后的影視陽光地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中職學校技能大賽、傳統文化大賽、素質大賽、文明風采大賽等;開展學生全員參與社團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輔導學生進入創新創業實訓中心、孵化中心進行創新創業實踐;認真組織運動會、籃球比賽、歌詠比賽、朗誦比賽、文化藝術節、元旦晚會、冬季包餃子等活動;在班級中開展感動班級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等。通過多種形式的班級活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增強學生在校學習生活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價值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過對班級特色文化的創建,包括班主任的正確引領、核心價值觀的塑造、班級環境的布置、班級常規的管理、班級精神的熏陶、班級活動的開展等,來增強學生的時間觀念、服務意識、責任意識、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創新精神、守拙精神、工匠精神,最終讓每個中職生都能品嘗到成功的快樂,成長為企業所急需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