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
摘 要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儲備軍,大學生的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國家未來發展能力。因此,做好大學生教育工作,始終是我國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綜合素質。新的社會環境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本文主要立足當前社會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 新時期 高校 思想政治 教育 西遷精神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12.042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direct reserve army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average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determin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the country to a certain extent.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lways an important part of education in Chin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which is related to thei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Under the new social environment,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lso faces mor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and puts forward personal views on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Keywords the new era;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he spirit of moving to the west
“西遷精神”是在1956年交通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的過程中,生發出來的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1956年,我國尚處于建國初期,教育發展及其不平衡,國內大學分布距離,較多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特別是西部地區,教育發展落后。面對這樣的情況,國務院作出重大部署,決定交通大學內遷至西安。這并不是一次容易的遷徙,由上海到西安,勢必面臨工作環境和教育資源的重大改變。為更好的實現教育西遷,交通大學的領導及教授提前趕往西安,從初期考察,到校區建設,再到帶領學生西遷,最后在西安發展教育,開展大學教育工作,這其中困難重重。時任校領導及教授在從簡陋的教學環境中完成了教育遷徙探索,同時也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交通大學在遷校過程中及扎根西部辦學近六十載歲月里,傳承優良學風教風,發揚艱苦奮斗品格,踐行弘揚著“延安精神”,鑄就了以“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為核心內涵的、交大和陜西高等教育界獨有的偉大精神——西遷精神。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我國教育事業飛速發展,不管是國家還是社會,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與過去相比,今天的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師資力量都已經有了較大提升,而教育資源的分布,比過去也更加均衡。特別是西部,越來越多的大學在西部扎根,培養出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發展西部,貢獻西部。事實上,這同樣離不開西遷精神的當代踐行。在看到西部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更加注意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需要與西遷精神相結合,讓西遷精神引領和指導更多大學生,為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仍然非常重要。
從今天高校的教育實踐來看,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越來越多,特別是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西遷精神中的精髓在逐漸滲入,并改變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這也正是西遷精神與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所取得的成績。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限制了西遷精神的影響力,同時也不利于更好的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正確的認識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存在的問題,并找到問題的有效解決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1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的問題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龐雜的工作,既包括大學生政治理論教育,同時也肩負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的使命,同時,誰會環境的改變,國家政策的變化,同樣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在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大學生的綜合素養也成了社會評價人才的重要考量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從實踐上提升大學生的思想素質水平,同樣也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避免的話題。因此,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發展切實結合,是今天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西遷精神是教育發展中形成的重要精神,體現著老一輩教育家、早期大學生刻苦拼搏,不畏環境艱苦,甘于奉獻的精神,這些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同樣十分寶貴,這正是因為如此,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才更有必要性。上面我們也已經提到,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時我們也注意到,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結合實踐,筆者認為,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對西遷精神的理解表面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不夠深入。我們都知道,西遷精神是交通大學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精神,而這種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它不是表面化的一些理論的堆積,相反,西遷精神具有歷史、時代以及環境的印跡,同時,西遷精神更具有一種深刻的理論內涵。將西遷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就應該深入挖掘西遷精神的內在含義,找到西遷精神的精髓,并且將西遷精神的精髓引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當中,這樣才能真正發揮西遷精神的價值,讓西遷精神更多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校中,很多教師對西遷精神的理解過于表面,只是膚淺的理解西遷精神,而沒有對西遷精神進行深入挖掘,這就導致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不夠深入,更多時候都是形式上的結合。教師不能真正理解西遷精神的精髓,自然就很難將西遷精神的核心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去,最終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的結合,只是形式上的結合,西遷精神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并未發揮作用。所以說,對西遷精神的理解表面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不夠深入,這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中存在的問題之一。
(2)對西遷精神的理解理論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缺乏實踐價值。將西遷精神引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中,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在當代大學生中發展和弘揚西遷精神,同時利用西遷精神引導當代大學生,提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進而為社會發展培養更優秀的人才。所以說,西遷精神與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最終的落腳點仍然是指導大學生的實踐生活,只有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用西遷精神引導大學生的實踐生活,西遷精神的價值才能真正發揮出來。當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教師對西遷精神有深入研究,在具體的理論層面,能夠對西遷精神有較高層次的解讀,比如很多教師能夠圍繞西遷精神進行課題研究,這對弘揚和發展西遷精神自然有一定的好處,但是在實踐層面,較多的理論研究導致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實踐工作,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西遷精神的理論教學,但忽視了教育學生用西遷精神指導生活實踐的能力,這就導致西遷精神始終停留在理論層面,學生能夠從理論上理解西遷精神,但也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中的應用和指導很少,這同樣不利于西遷精神對大學生作用的發揮。所以說,對西遷精神的理解理論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缺乏實踐價值,這也是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中存在的一個問題。
(3)對西遷精神的理解固定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缺乏創新。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時代賦予了西遷精神更為豐富的內涵。對于西遷精神的理解,也應該打破傳統的理解局限,西遷精神不只是在教育領域,更不只是不畏艱苦和敢于奉獻,在新的社會環境下,西遷精神應該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精神,在過去,在交大由上海向西遷徙的過程中,西遷精神是開拓進取,是迎難而上,甘于奉獻,而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除了這些精神外,西遷精神應當融入更多現代社會元素,應該結合現代社會環境,找到適合時代發展的內涵。但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存在對西遷精神理解固化的問題,教師將西遷精神的內涵劃定了固定的范圍,這就導致教育實踐中,對西遷精神與教育的結合過于僵化,缺乏創新,這與當代大學生的環境脫節,更無法體現出西遷精神的與時俱進。所以說,對西遷精神的理解固定化,導致教育與精神的結合缺乏創新,這也是目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中存在的問題。
2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的問題的解決
針對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西遷精神結合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實踐中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深入理解西遷精神,并將西遷精神的精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中。這就要求教師在對西遷精神的理解時,能夠從表面化的精神中找到更深入、更全面的精髓,能夠跳出表面的內容,去了解真正的西遷精神。特別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夠帶動學生一起去探索和了解西遷精神中未被挖掘出的精神內涵,用西遷精神的精髓影響學生;其次,從理論走向實際,切實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用西遷精神指導學生的實踐生活。在深入了解西遷精神的理論內涵的基礎上,要將西遷精神與實踐結合,讓學生在實踐中多想西遷精神,多用西遷精神,特別是在工作中,能夠將西遷精神作為個人工作的原則和指引,切實發揮西遷精神的作用,提高個人思想政治水平;最后,就是要對西遷精神活學活用,創新西遷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一方面,要打破對西遷精神理解的固化思維,立足時代,認識具有時代特色的西遷精神。另一方面,要在具體的西遷精神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的過程中,嘗試不同的結合途徑,除了一般的教育指引外,要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多個方面引入西遷精神。
基金項目: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西遷精神融入高職思政課程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ZY20B09)
參考文獻
[1] 魏天剛.“西遷精神”視域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建設初探[J].中國民族博覽,2020(01).
[2] 王天平.將西遷精神融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