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卓峰 陳屾淼 張澤森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金融學院
新LPR形成機制,旨在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提高政策利率到貸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使得市場利率下調,融資成本降低。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利差的降低會導致利潤的減小。短期來看從圖表中可以看到,LPR利率渠道貸款基礎利率后,經過了多次下調,呈下行趨勢。而息差收入又是中小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而從中長期來看,人民銀行或進一步刺激經濟,降低公開市場利率,擴大對市場的頭發,使得貸款利率下行,以扶持實體經濟。此時,中小型銀行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因為其自身資質無法參與MLF交易,難以按照MLF的標準進行融資,但有需要以其作為貸款定價的標準。這使得中小型銀行與大型銀行,股份制銀行的競爭中處于劣勢關系。
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后,貸款利率趨于下滑,息差收縮,由于經營水平相對較弱,中小銀行的平均貸款定價能力也相對較弱。而LPR改革使得優質客戶的利率議價能力增強,為了提高利潤水平,銀行可能會主動下沉客戶群體,提高自己風險偏好。這會導致銀行的信用風險上升。同時,利息收入的減少將迫使中小型銀行逐漸轉型,開拓新業務,新的經營模式也會帶來新的風險,這將極大考驗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
LPR改革使得利率市場化更進一步,銀行難以再協同同業設定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各銀行需要根據市場利率的變動自主進行利率風險調控。其次,銀行貸款審批部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難度增加。 由于貸款利率會頻繁地隨著LPR的公布而波動,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對于客戶的貸款審批將更加嚴格,需要考慮的方面更多。
長期來看,銀行利差收窄,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導致利潤受到沖擊。銀行資產質量受到考驗。中小型銀行流動資產相較于大型銀行數量少,流動性風險抵御能力較差。需要提高自身資產收益率。近年來銀行資產收益率持續走低,需要敲響警鐘。
貸款利率的下降會促使銀行采取措施降低負債成本。銀行需要優化負債結構。對于息差收入占總收入比例較大的,要積極開拓新業務,由單一轉向多元化發展。優化負債結構,利用發行債券,同業存單、協議存款等方式,提高主動負債業務比例,降低被動負債占比,增加資金來源的主動性和穩定性,最大程度減小利率下調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同時在被動負債方面,要更加重視中小企業、個人客戶,他們是穩定的存款供給端,增加此類客戶粘性。
加快風險管理部門的建設和完善。提高對于聘請風險管理、風險定價人才的預算。尤其對于中小型銀行,當務之急是構建內部防控體系,強化員工專業素養和知識水平。完善風險管理系統。優化產品定價機制,儲備專業人才,實時緊盯市場利率變化,根據LPR的變動調整產品定價,甄別客戶類型,做到差異化報價,專屬化報價,優化定價模型,不斷提升定價能力和經營水平。
21世紀互聯網的普及,虛擬貨幣的流行,以標志著網絡金融在日后會扮演一個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加快網絡金融建設,吸引年輕客戶涌入,形成客戶群體增加的良性循環。網銀業務的發展尤為關鍵。
LPR機制的改革標志著利率市場化更進一步,2020年開始復雜多變的國內外金融經濟環境給商業銀行拋出一個又一個挑戰。銀行需要積極采取措施,增強盈利能力,開拓新型業務,提高風險應對能力。以應對可能的信貸利率長期下調造成的利潤減少,以及來自同行業的競爭。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加速時期,增速越來越快的影響便是資產回報率的降低,商業銀行應迅速適應多變的環境,不斷改善原來經營模式,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