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郝春明(1976.5),女,蒙古族,遼寧沈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論研究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20年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課題研究項目“立德樹人視域下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研究”(FZGHZ-17)
摘要:高職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性人才,加強勞動教育更顯重要。思政課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的關鍵課程。本文以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勞動教育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概念出發,研究兩者融合的意義,并嘗試探索一條適合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實踐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勞動教育;思政課實踐教學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要設置勞動教育課程。整體優化學校課程設置,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針對性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1]勞動教育是指通過一系列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使受教育者在具體的勞動實踐中,感受勞動的魅力,進行勞動價值觀、勞動習慣和勞動技能教育,讓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塑造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發展創新勞動思維,以適應社會對專業化、高素質和全面發展人才的要求。[2]高職教育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性人才,開展勞動教育充分體現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對于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具有積極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理論知識的傳授,也需要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實踐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高職學生理論基礎相對薄弱,但動手能力較強,樂于合作,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更應注重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在思政教學中充分利用學校和社會的各種教育教學資源,將勞動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專業實習、社會活動領域,既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的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又拓寬了實踐教學渠道,有效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和思政課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意義
1.加強勞動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豐富課程內容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對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勞動觀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中教學方式過于呆板,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加強勞動教育,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新模式,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有利于豐富課程內容。
2.思政課實踐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
思政課開展實踐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積極的參與者,從而培養其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一方面,通過勞動教育滿足了學生對于新的實踐形式的好奇;另一方面,也促使學生通過勞動獲取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學會運用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創造性勞動。
二、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路徑
2018 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3]
1.開展校內外勞動實踐活動
開展與思政課實踐相結合的豐富多彩勞動實踐活動,例如:知識競賽接力跑、微視頻大賽、校園歌手大賽、弘揚雷鋒精神系列活動等等。同時,靈活運用雨課堂、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教學平臺和新媒體,打通思政課堂教學之外的出口和通道。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有效運行,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顯著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充分顯現,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在全體思政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很好將勞動教育融入了思政課實踐,思政課成為了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的鮮活課堂,其影響力不僅在教室內,更在教室之外更加廣闊的社會大課堂。
2.提高學生創新創造能力
制作創意文化作品來謳歌勞動人民的偉大創舉、歌頌勞動精神、培育工匠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傳統,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用多種形式的創意作品營造歌頌勞動、崇尚勞動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
3.拓展實踐基地建設
大學生勞動實踐基地是開展大學生勞動教育與思政實踐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平臺,也是大學生思想素質、勞動素養得以提升與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4]近些年遼寧裝備制造職業技術學院思政課圍繞課程內容拓展實踐基地建設,充分發揮遼寧地區紅色教育資源優勢,共建實踐教育基地。與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遼沈戰役紀念館、雷鋒紀念館等共建學生實踐基地,以實踐基地為依托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實踐教學活動。例如,參觀雷鋒紀念館、科技館、城市規劃館、火車頭陳列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并進行現場教學,到新民的三農博覽園開展社會調查等等,實踐基地的建設推動了勞動教育與思政實踐教育的融合發展。
4.增強思政課教師勞動實踐教育意識
教師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的引路人,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思想,各部門進行合理的配合,建設一支將勞動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高標準教師隊伍。[5]勞動教育教師和思政課教師可以開展集體培訓、集體備課等活動,能更好地將勞動教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有效融合,共同發展。
三、小結
勞動教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融合有待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在未來的教學研究與實際工作中創造性開展工作,推進教學水平和實踐效果不斷提高。多種教學模式的深度融合,實現思政課教學由單一的平面的理論講授課程轉變為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的綜合課程,賦予高職思政課更豐富的內涵、更鮮活的生命,使思政課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同時,也豐富了勞動教育的內容。
參考文獻:
[1]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部,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 ,2020.3.20.
[2]尹丁鵬.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20.6.
[3]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4]陸祉亦.勞動教育與民辦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05.
[5]凌新文.高職院校構建勞動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思考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