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樺
摘 要:初中生學習物理知識,既是學科發展的需要,又是時代進步的要求,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能忽視的一部分。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課堂中突出學生,能夠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知道怎樣處理物理問題,怎樣使用物理知識。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問題、實踐來促使學生向物理攀登,使學生擁有向上的輔助力量,挖掘學生的物理學習潛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突出;學生
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是希望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主動參與進來,不要逃避物理學習,更不要過度依賴教師,喪失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采取有效措施來增強學生的實力。教師讓學生抓住生活的繩索,可以幫助學生感受到生活的存在,讓學生找出物理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懂得站在生活的基礎上理解物理知識;教師讓學生抓住問題的繩索,有助于學生在思考中成長,了解物理的精髓,懂得怎樣構建自己的學習框架;教師讓學生抓住實踐的繩索,給學生創設了參與實踐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擁有了深刻的體驗印象,幫助學生掌握了實踐技能。
一、抓住生活的繩索——鼓勵學生向生活攀登
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抓住生活的繩索來鼓勵學生向生活攀登,讓學生找出生活中的物理。在學習“安全用電”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安全用電的具體知識,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了生活中的新聞案例,讓學生通過新聞案例來認識安全用電的積極意義。學生閱讀因為用電不當而發生意外的案例后,認識到了安全用電是每一個人在使用電的時候都需要遵守的準則,是身體健康的保證。接著,筆者向學生傳播了觸電的原因和類型,使學生能夠安全用電。學生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更換燈泡、搬動電器的時候,應該先斷開電源開關,不要接觸絕緣層被破壞的電器,保險裝置及時更換等,形成了安全意識。此外,筆者還為學生講解了雷電的危害和避雷針的作用。學生知道了雷電會導致人死亡,應當在高大建筑物上和高壓輸電線上安裝避雷針,預防雷電。這樣,學生圍繞生活,展開了對安全用電知識的學習,增強了自己的生活意識。
二、抓住問題的繩索——鼓勵學生向問題攀登
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抓住問題的繩索來鼓勵學生向問題攀登,讓學生發現問題中的物理。在學習“串聯和并聯”時,筆者為了使學生了解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夠區別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在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考問題:什么是串聯電路?什么是并聯電路?你知道怎樣區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了課堂,對課本知識進行了分析,了解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概念。學生還利用電源、開關、導線等,進行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設計,發現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而并聯電路有多條路徑。學生在觀察開關對電路的控制情況時,了解了串聯電路中開關位置不影響其控制作用,并聯電路中開關在干路和支路的作用不同,干路開關可以控制整個電路,支路開關只能控制所在支路。學生知道怎樣在電路中區分串聯和并聯,熟悉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解決了物理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抓住實踐的繩索——鼓勵學生向實踐攀登
初中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可以通過幫助學生抓住實踐的繩索來鼓勵學生向實踐攀登,讓學生了解實踐中的物理知識。在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時,筆者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在合作中實踐,了解電功率的應用。學生分組后,圍繞如何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展開了討論,根據所學的計算電功率的公式,設計了實驗的過程。學生在實踐中,了解了小燈泡的實際功率及發光情況是如何隨著兩端電壓變化的,得出了實驗的結論,記錄了實驗過程,總結了有效的實踐經驗,感受到了探索的樂趣和動力。
總之,本文通過帶領學生抓住生活的繩索、抓住問題的繩索、抓住實踐的繩索,促使了學生向生活攀登,促使了學生向問題攀登,促使了學生向實踐攀登。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對物理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知道了怎樣利用自己的努力來收獲物理的成果,成為物理的實踐者,推動物理不斷向前發展。學生在生活的影響下,看到了生活對物理的影響,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了解怎樣使用物理知識來解釋生活現象;學生在問題的影響下,對物理問題進行了思考,懂得了遇到問題應主動探索,而不是等待教師給出答案;學生在實踐的影響下,掌握了物理實踐的技能,擁有了學習的成就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物理學習中,把握物理實踐的經驗。初中物理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時候,對自身的教學也進行了反思,了解了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為學生創設了優質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 王學濤.淺談如何開展趣味化的初中物理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95.
[2] 江臻基. 關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關系的思考[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教學改革”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