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瑋
(洛陽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洛陽471000)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全社會的轉型升級,加快了行業企業的改革步伐,也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的環境及挑戰,高職院校應當與時俱進,大力推動計算機專業建設,并把人才培養改革作為重中之重,以便培育能夠真正滿足行業發展需求,具備極強崗位勝任能力的優秀人才。要選擇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形成強大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合力,讓學生具備更強的專業素質和職業核心競爭力。下面簡述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策略。
調查發現,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教學還存在一些不合理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仍舊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學生缺少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而且過度強調知識灌輸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不到有效培養。同時,這樣的教學模式也難以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第二,部分教學內容存在明顯的滯后性,沒有跟上計算機技術發展的步伐,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獲得最新的知識,與社會存在一定的脫節。第三,部分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而且學生的知識技能水平差異較大,這給計算機專業教學帶來不小的難度,導致教師很容易在教學過程中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第四,課堂教學和行業企業的實際需求存在明顯的差距。學生的實踐能力比較欠缺,不能適應相應的工作崗位要求,這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就業競爭力。
面對目前計算機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人才培育過程中,高職院校要把握人才定位,遵循多樣化、時代性、就業導向的原則,改革教學模式,始終將提高學生的崗位勝任能力作為重點,從而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微課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其具有短小精悍、方便快捷的明顯優勢,高質量的微課教學視頻能夠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增加課堂知識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微課教學時,教師既可以借鑒網絡平臺上現有的微課資源,又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微課的自主制作工作。制作微課時,要根據微課的特點,結合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重點知識制定教學方案,把計算機知識要點和視頻的優勢結合起來,并控制好微課教學時間。在設計制作環節,要秉持人文理念,重視學生和教師的溝通。微課可以應用到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結合微課視頻進行自主學習,讓學生預先熟悉計算機課程要學習的內容,找到學習難點,總結學習困惑,便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答疑解惑,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是助推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要求,也是當代職業教育必須關注的一項核心內容。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職業道德、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體現,主要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這對于高職學生當前的學習以及未來的工作有著很強的指導作用。在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要把工匠精神培育貫穿全過程,并為此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保證計算機人才培養質量。首先,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的方法,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學生群體中不乏成績優異、技能突出者,這些先進典型都可以成為榜樣,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他們身上體現出來的工匠精神進行認真分析和學習,以便在學生群體中產生強大的影響力。其次,可以將工匠精神培育和技能培養進行有效結合。高職院??梢宰寣I素質過硬的教師擔任輔導員,讓輔導員從專業技術視角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學習,在讓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最后,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在具體行動中踐行工匠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協作的方式解決復雜的難題,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工匠精神的重要意義。在課外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在完成課外實踐項目的過程中融入工匠精神,追求細節和完美,做到精益求精。
對于高職學生的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學習來說,教師針對學生特點選擇學生接受度較高的教學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所選的教學方法,要滿足學生的個人發展要求,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就目前而言,“以賽促學”深受學生歡迎,其主要是指教師在專業課教學中安排職業技能競賽,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保證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以賽促學”可以在學生群體中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讓學生對專業課學習產生濃厚興趣。學生可以在競賽活動中展現自己的風采,吸取經驗教訓,找準努力調整的方向。使用“以賽促學”方法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對職業技能競賽進行大力宣傳,使得學生能從根本上認識到職業技能競賽的價值,為這種活動的推廣打下基礎。二是要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技能競賽。在專業課教學中,教師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可以在一個階段教學完成之后安排職業技能競賽,根據學生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三是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國、省、市的職業技能競賽。專業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競賽方面的指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比賽中展示自己,吸取經驗和教訓,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
校企協同育人強調學校和企業都要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擔當重要職責,利用深度交流合作的方法,持續調整人才培育模式,實現雙方共贏。校企協同育人可以增強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讓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好地滿足社會要求,為學生今后步入社會打好基礎。在協同育人工作中,學校和企業要發揮各自的優勢,積極參與,深度對接。高職院校要在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將滿足企業崗位要求作為重點,并讓企業參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方法的選擇,同時企業應當選派專門人員擔當兼職教師,為學生帶來行業企業的最新信息,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學校和企業要協同建立實踐基地,對學生的計算機專業技能進行針對性培養。實踐基地可由校內實踐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構成,其中校內實踐基地可以滿足學校日常教學需要,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而校外實訓基地則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工學結合的平臺,讓學生進入企業進行實習,提前了解企業環境,適應企業文化,積累崗位工作經驗,走出紙上談兵的困局。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陣地,應當結合行業企業以及社會的實際需要,培養大量具備專業素養的優秀人才。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應用,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明顯增加,高職院校除了要保證人才數量充足之外,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確保學生能夠適應各個崗位的要求。面對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高職院校要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注重應用微課教學模式,注重工匠精神培育,注重“以賽促學”,注重校企協同育人,以進一步增強高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德技雙馨的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