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年
(甘肅省武威第五中學,甘肅 武威733015)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語文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語文閱讀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還有利于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的讀寫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受到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模式的影響,依然存在一些弊端,阻礙了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更新觀念,優化閱讀教學,不斷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先導,直接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先進的教學理念有助于高效課堂的創建。但是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一味按照自己的想法灌輸知識,并未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導致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比較低。教師常常忽視與學生的互動,忽視對學生思考能力、閱讀思辨能力的培養,使語文閱讀教學效果不佳。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依然深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以考試題目為導向實施機械化、程式化的教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僅僅是把閱讀內容當作考題,基于程式化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熱衷于讓學生分析和思考文章內容的考點在哪里。很多學生雖然懂得不少答題技巧,卻沒有真正獲得閱讀樂趣。一些學生反而在這種程式化的教學環境中失去了真正的閱讀能力和熱情。
部分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常常將“標準答案”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參照。這種過分注重標注答案的觀念應用在閱讀教學中是不適當的,因為閱讀活動是開放性的,學生的閱讀感受也是不同的。如果教師單純地強調標準答案,就會使語文閱讀教學變得單調、刻板,束縛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不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鑒于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狀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必須積極尋求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點燃學生閱讀熱情,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方面,創設教學情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教師可結合閱讀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等,給學生創設一個有趣、生動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發揮閱讀創造力,深入體會文章內涵。例如,在《駱駝祥子》的閱讀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借助表演創設閱讀情境。首先,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對相關的情節進行改編,使其成為一個劇本。然后,引導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對文章的故事情節進行詳細的演繹。學生的表演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點燃閱讀熱情,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
提高學生的情感感知能力是閱讀教學的難點所在,需要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立足于閱讀內容,積極尋找與學生實際生活的契合點,將閱讀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聯系起來。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情感體驗等,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并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例如,在《散步》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和理解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時,就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回顧自己與父母在日常相處中的溫馨、感人的場景。很多學生想到:父母在寒冷的早晨送自己上學,在炎熱的夏季等自己回家,自己生病時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自己學習時父母默默送來一盤水果。學生只有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才能對文章中所體現的父母之愛進行深刻感知,進而更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學生在對語文教材中的優秀名篇進行閱讀時,由于自身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等,常常出現無法理解文章內容的現象,影響了閱讀質量和閱讀效率。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借助媒體,將相關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降低知識的難度,提升學生的閱讀效果。例如,在《口技》教學中,學生在閱讀文章中的描寫段落時很難對其形成深刻的印象。此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將整個故事呈現出來,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模式,充分借助群文閱讀這一新型的閱讀教學手段,全面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群文閱讀模式強調結合某一個議題,選擇一組內容相關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在多個閱讀材料的對比閱讀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以更好地實現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目標。例如,在引導學生對老舍先生的《濟南的冬天》進行閱讀時,教師可將老舍的《大明湖之春》《趵突泉的欣賞》作為閱讀材料,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材料中體會老舍從不同角度對濟南的描寫,鼓勵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閱讀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把語文閱讀教學與寫作訓練聯系在一起,應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在寫作中實現素材的靈活運用,帶動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同步提升。因此,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分離的教學模式,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例如,閱讀《背影》這篇文章時,學生體會到作者描寫的父親給兒子買橘子的背影十分感人。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動作細節的寫作手法,進行寫作訓練。這種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不僅能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深刻體會和感悟,還能讓學生在寫作時對作者的寫作手法重新思考和應用,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忽視為學生營造互動的交流氛圍,這就導致學生缺乏互動意識,思維的活躍程度也受到抑制。如果教師不能積極引導學生提出質疑、表達觀點,學生就會漸漸失去主動提問的意愿,整個課堂氣氛也會變得沉悶。因此,為有效營造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語文教師應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師生互動可以圍繞課文主旨展開,并通過趣味性問題,使教學達到“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的藝術境界。比如,在講解《孫權勸學》時,語文教師可設置這樣的趣味性問題:“假如你穿越到古代,是一位小記者,需要去采訪呂蒙,你會如何提問?”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師通過設置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并相互探討,增強了思維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理念和模式顯然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閱讀教學需求。為了進一步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要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優化閱讀教學模式,充分借助情境教學、生活教學、多媒體教學、群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等,不斷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