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穎 于曉云 郭海林
(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 丹東 118009)
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工程實踐教學改革中,與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相比,學生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成果是成果導向教育理念尤為關注的兩項內容,這為我國工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明確的目標。[1-2]探索機電一體化專業制造單元智能化集成技術實訓課程,在成果導向理念下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實施教學、踐行新理念對項目化課程建設的意義。
本課程為基于成果導向教育理念改革的試點課程,功能是對接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面向機電設備調試、改造與維護工作崗位,培養職業素養、協同合作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后續機電優質企業輪崗實踐課程學習奠定基礎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
如圖1所示,課程遵循“三個要素”,圍繞“四個問題”[3-4],開展“以成果為導向”的項目化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組織實施,并根據教學效果進行診斷并持續改進。

圖1 成果導向核心理念
預期學習成果(SOC,Subject Outcome)是學生最終取得的學習成果,即頂峰成果,是在通過某一階段學習后所能達到的最大能力結果,是學生把他們所知道、理解和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的具體表現[5-6],依據“可執行、可視化、可測評”原則,以“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動詞+名詞”的格式,撰寫本項目預期學習成果,并構建學習成果與能力指標間的映射關系,如表1所示。

表1 項目一預期學習成果
對傳統章節性的教學內容打散重構,將成果導向教育理念融入項目化課程的教學設計,以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教學項目內容(如圖2所示),設計“雙線串行貫穿項目”,訓練學生可遷移的綜合能力。同時,不同工序組成的貫穿性內容,使學生根據角色分工輪崗訓練,充分鍛煉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圖2 雙線串行貫穿項目內容

圖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過程設計
如圖3所示,教學過程貫穿“一條主線”,包含“三個階段”,涵蓋“五大要素”。“一條主線”是指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以學生活動為主線,教學各環節均圍繞學生活動開展,學生活動貫穿整個項目。“三個階段”是指項目的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整合階段,在項目的準備階段,布置項目學習任務,提示學習重點難點,激發學習動機,喚起原有經驗,進行實施前的評估反饋;在項目的發展階段,檢驗準備活動的效果,確定學習方法與內容,繼續創造學習環境,展開各項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在項目的整合階段,整理學習內容,檢驗學習成果,展覽學習成果,進行學習量評。“五大要素”包括參與主體、預期成果、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時間。[7]
同時,依托多樣化信息化教學資源,使教學表現具有形象性、多樣性、視覺性和互動性,借助學習通平臺,使學生突破學習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實現課前課后相結合,線上線下相銜接。
對課程頂峰學習成果進行驗收,學生綜合成績及線上活動統計如下:
如圖4所示,從課改前后學生綜合成績對比圖來看,課改后,學生成績均有明顯幅度提升,平均成績較課改前提高8.6個百分點,最高分與最低分也均有大幅提升。以成果為導向實施項目化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任務,學習效果顯著。

圖4 課改前后學生成績綜合情況對比圖
如圖5所示,從線上活動統計結果來看,課下學生能夠自主利用微課、動畫等課程資源觀看學習,尤其對難點內容觀看次數明顯增加。以成果為導向實施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明顯提高。

圖5 學生線上活動統計
針對整體評價、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形式、教學態度六個方面,以問卷的形式開展課程效果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
本次問卷調查,面向4個班級共計151名學生。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94.74%的學生能清晰了解本課程要達到的目的;98.25%的學生認為他們能夠很好地接受與理解本課程的授課方法,學生對本課程整體評價滿意度達到94.73%,整體來看,學生對課程效果反饋良好。

圖6 課程滿意度調查結果
1.將成果導向理念融入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方法
注重項目成果對核心能力的支撐,通過項目設計實現預期成果,項目分解為任務,任務支撐預期學習成果,成果呼應能力指標,階段評價檢驗成果達成度,逐步實現教學目標。
2.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實施過程
以學生活動為一條主線,圍繞參與主體、預期成果、活動內容、活動方式、活動時間五大要素,通過準備階段、發展階段、整合階段三大階段實施教學。
1.項目工作要求高、準備工作繁重
根據學生學習能力適應程度優化項目,同時也要具備可拓展、加深難度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基礎學生的能力發展要求;更新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激發自主學習動力,提高自主學習效率,改進學習效果。
2.個體活動難以有效監督與控制
充分發揮教師“組織者”的角色作用,喚醒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增強學習的責任感、教學信息的全面監控,及時進行反饋、矯正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