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東
(成都理工大學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059)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速度已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勢態,這其中,尤以區域經濟的優勢最為明顯。但是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卻會面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經常會出現區域產業結構無法與區域經濟發展達到同步的現象,這樣就會給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造成很大的阻礙。因此,要想改善現狀,就要結合區域產業結構功能定位,對其進行全面的優化調整,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區域經濟的增長速度,實現其可持續發展目標。
產業結構調整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國策,其對于多元化企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十三五”規劃提出后,產業結構調整著重強調通過工業化與信息化的緊密融合來推動企業向著更高的方向邁進,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加速了工業化企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融合,而且也為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為以往很多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將精力放在重工業發展上,相對,對于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卻是極為忽視,這樣就導致區域經濟發展的類型變得十分單一,一旦某重工業區出現問題,則勢必會導致整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都大受影響。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要大力加強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不僅要推進各企業結構不斷向著多元化、多樣化的方向發展,而且還要加強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如:基礎產業結構、輔助產業結構、主導產業結構等,明確各生產部門的職責權利,使其能夠做到分工合作,這樣才能為企業的長期發展指引正確的方向,使其整體產業結構能夠與區域經濟的發展達到同步。由此可見,對于區域經濟而言,只有大力加強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才能促使其實現良好的發展目標[1]。
區域產業結構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會受到眾多因素所影響,如:企業發展方向、運營結構、內部生產結構、主導產業結構等,這其中,尤以主導產業結構的影響最為顯著。因為主導產業是區域整體產業結構的領軍企業,與其他企業相比,其無論是發展前景、發展規模,還是產品需求性及產品收入等都要略高一籌。但是主導產業僅僅在區域內發展是不夠的,其必須與各層次的企業進行聯通,要具備一定的國際地位和發展前景,這樣才能有效推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建設,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因此,區域產業結構要想實現成功轉型升級目標,關鍵任務就是要將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和調整放在首位,這樣才能帶動大量的產業共同發展,進而為區域經濟的快速提升打下扎實的基礎[2]。
區域經濟的發展要想盡早達到預期目標,前提條件就是要具備相關的監督和指導政策,這樣才能吸引企業目光,提高企業生產力和市場影響力,進而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能夠最大化吸引外來企業的駐入,不斷擴大區域整體產業規模。因此,加快政策轉型,是促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最佳途徑之一,在實際運行時,需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首先,經濟發展政策的建立。在這一環節中,必須將企業產量、收益作為評判企業發展好壞的標準。同時,還要建立相應的獎勵機制,以便對那些生產力水平高、成品效益好的企業給予資金和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促使其成為其他企業發展的楷模,這樣才能提升企業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形成良性循環的市場競爭氛圍,進而更好地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其次,節能減排政策的建立。在這一環節中,必須對企業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總消耗進行嚴格的監督與管控。同時,還要結合企業的生產類型及發展需求,對企業的排放標準進行充分的明確,進而對那些總消耗過多、排放嚴重超標的企業進行依法懲處,并正確引導企業對內部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不僅要引入現代化的生產設備和生產技術,而且還要出臺嚴格的淘汰機制和輪換機制,對一些達標企業進行整體升級,這樣才能促進健康企業的發展,嚴格控制重污染企業、低生產質量企業的產生,從而為區域經濟的成功轉型升級提供可靠的保障;最后,動態監督政策的建立。在這一環節中,主要強調對技術升級企業的監督和把控,因為一些企業在技術升級一段時間后,為了節省一部分運行管理成本,還會盲目的采取相同技術進行生產,這樣不僅會使得企業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大下降,而且還會再次出現過度污染和資源浪費現象等。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相關部門就要對技術升級后的企業進行動態式跟蹤與調查,一旦發現企業為了應付檢查,而忽視相關法規的約束出現類似錯誤的發生,就要嚴厲責令其停業生產進行整頓,并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對其進行必要的懲處。在企業整頓過程中,除了要求其引入更為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設備,還要引導企業進入新興產業,并對其整體生產工作進行細化,以便使其能夠符合當前市場需求,形成多元化、多樣化、節能化的產業生產結構,這樣才能最大化提高企業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3]。
區域產業結構在優化調整期間,會受到很多因素所影響,這其中,尤以招商和選商因素的影響最為明顯,因此,為了改善現狀,就要將區域招商選商產業結構的調整作為首要任務,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應盡量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應對區域內符合招商、選商條件的企業做進一步的篩選,以便使其整體生產力水平和經濟收入能夠更好地滿足區域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其次,要將招商、選商重點放在開發區域內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上。另外,在對企業進行考核時,一定要從多元化的角度出發,對企業的發展前景、技術含量、消費者認可度等進行全面的考核;最后,要確保招商、選商企業類型的多樣化,并對其中一些發展潛力大、投入資金大的項目給予充足的資金扶持和優惠政策扶持,以便使之迅速成為區域的龍頭企業,這樣才能帶動大量產業的共同發展,為區域整體產業的升級轉型創造良好的條件。
區域經濟的發展,僅僅依靠第一產業的轉型升級是不夠的,還需對第二、第三產業的開發與積極轉變給予相應的重視。在具體運行過程中,應盡量增加服務業的建設比重,根據區域內主導企業和優勢產業的實際發展需求來進行,進而充分利用區域經濟優勢,吸引更多的管理人才,并加強服務業基礎設施的全面完善,這樣才能打造出服務好、效率高、專業性強的服務業結構,進而更好地帶動區域產業的升級,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速度。另外,在發展第三產業結構時,還要對區域服務業聚集區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并對其中的優勢產業結構、主導產業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調整,建立相關的物流項目,這樣才能促進區域內經濟的流通。此外,還要重視區域基礎產業的轉型升級,使其組織結構合乎規模經濟要求的產業發展標準,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并對現有的產業工作機制進行相應的補充和完善,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生產質量和服務水平,進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近年來,國家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以及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給予了很高的重視度,不僅針對性的頒布了一系列法規政策,而且還在資金投入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以期通過良好的政策轉型、招商選商產業結構升級、發展第三產業等戰略發展方案,來加快區域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的升級速度,使之盡快實現產業結構優化發展目標,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出區域經濟的優勢,為經濟社會的不斷壯大打下堅實的基礎。